第501章 起復(第3/4頁)

趙蘇中肯地說:“還是挺耽誤事兒的。不知建儲之事是否會生波瀾?”

祝青雪的好奇心又提了起來,兩只耳朵動了動。

祝纓道:“兵來將擋、水來土掩。無論山外發生了什麽,都是大家要學會面對的。事情會突然變好也會突然變壞,山外也都是活人,有聰明的有愚蠢的,他們不會照著你期望的樣子做事,你會遇到許多突然發生的怪事。或許,你會面對一位明君,又或者明天他死了,他兒子是個蠢貨,再過兩天,兒子也死了,上來一個瘋子孫子。豈有不變的?妄圖‘不變’就是已經進入死局了。打鐵還要自身硬,來,今天人還挺全的,順便說說今年要做的事吧。”

趙蘇等人好好地來拜個年,變成了安排新年工作。外面,普通人高高興興地圍著火塘唱歌、喝酒、吃肉,幕府裏,一群安南地位最高的人在領任務。

安排下來才發現,不但正月裏給安排任務是應該的,他們更是恨不得現在就開始幹!

祝纓就一句話:“安南現在很粗糙,不經打,不經鬧,更經不住揮霍。各處像篩子,得補窟窿。水利、道路、城池、關卡、礦藏的修建已有安排,今天姑且不提,只說另兩件要緊的事。

第一是文書,不但各地籍簿不全,進出安南的路引,管沒管好?第二是兵馬,我料定與西番必有一番較量的。咱們可不是與昆達赤達成的交易,是邊將擅自作的主,他能瞞昆達赤多久?昆達赤在與朝廷下一次的碰撞之前,必定是要把境內的各股勢力歸攏的,眼看就要攏到這邊兒來了。這兩樣完成得好不好,都要著落在第三樣上——人。”

文書是需要大量的、受過許多年文化訓練的人才能做的。不過關於書吏文職,之前已經討論過了,還照原先的辦法做。趙蘇率先表態:“過往商客我會嚴加管理的!戶籍是水磨功夫,一直在做,不敢懈怠。”

祝纓點了點頭:“好,梧州、西州,一東一西,把好門。”

從祝青君往下,之前的三年裏,頗有一批經過考驗的人脫穎而出。雖然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經歷的“戰爭”規模比較小,對上一個正規一點的國家,比如西番之類還稍嫌不足,不過有祝青君等經歷頗為豐富的人打頭,倒還不算很糟。

問題在於“兵源”。西番好歹算是一個國家,祝纓預計,他們對上自己,一次出動的兵馬應該是數千乃至上萬。西州又有一大片平原,很適合騎兵。安南方的兵力就很令人羞愧了。

梧州本來就沒養多少兵馬,三年戰爭之後,大部分的土兵都復員回家了,其中一部分人還殘疾了。現在,修橋鋪路、挖渠種田、建城蓋房,也都需要這批人。現在生,來得及生也來不及長大。而招俫流亡,安南對附近吉遠府等處的普通百姓沒有太大的吸引力——人家日子過得下去,沒道理進山。

情勢頗為嚴峻。

趙蘇提議:“一則多派耳目打探西番,一有異動及時預警。二則暫時減少力役,讓百姓恢復一陣子,設若西番驟然發難,咱們征兵時百姓也能有余力。”他也明白,對一個國家而言,不知道就罷了,一旦知道旁邊多了一股勢力,試探是肯定有的。如果知道是祝纓在這兒,這個試探極有可能是一文一武、雙管齊下。必然要有所準備。

祝青君道:“不若抽選一千精壯,專訓騎兵。要奴隸出身,現有家有業的人,這樣的人最肯守家。西番在安南是客軍,騎兵突襲有奇效,一旦受挫,他們容易退回。”

都有道理,就此大家又討論了一番。工程是不能停的,無論做什麽,這些都是根本。最終選擇了趙蘇提的第一條,以及祝青君的提議。

最後便是宿麥的收獲以及春耕,直到都安排完,祝纓才宣布散會。

……——

這一天,前面的事情張仙姑並不知情,她只知道晚宴的時候顧同等人也來了。人都是她認識的,見眾人都“變老了”,她心中對這些人的意見也被暫時壓了下去,只說:“來了就好,來了就好。”

卻又不與他們說太多,只管逗著阿撲說話。阿撲還有點不好意思,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!他這話又引得眾人一陣的笑,郎睿道:“好好好,你是大人了,矮冬瓜!”

阿撲大怒,跳起來要打他。

一片和樂。

顧同等人也沒機會再試探詢問。

那日宴後,祝纓也不總在府裏,她更喜歡陪著張仙姑在西州城到處轉悠。用一口驢子,穩穩地馱著裹得嚴嚴實實的張仙姑,祝纓就牽著驢,帶她去看各處工地。張仙姑愛看這個,她還愛看谷倉,愛看到處瘋跑的小孩兒。愛看地裏的莊稼,念叨著西州的宿麥種得叫人著急。

又過數日,便是祝纓壽辰。西州草創,一切從簡,場面沒有在京城時的奢侈富貴,卻比在京城熱鬧太多。蘇喆等人原想把城中打掃一遍,張燈結彩,然而城中現在還有數處工地,也收拾不成模樣,只得作罷,只把幕府及府前的街道裝飾一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