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5章 選擇(第3/3頁)

西卡、吉瑪這裏,利誘是沒有的,不打算給他們分利,奴隸一下就空口要放為平民,還分“頭人家的”田。且也沒有什麽“朝廷大軍”,只有梧州自己的兵馬。

對方不來打一下,那才真是傻子了。

趙蘇道:“可是,雖說要審時度勢,也最忌朝令夕改。已許出去的承諾,再對頭人們妥協,恐怕……”

祝纓道:“誰要改了?不改!耗唄,看誰耗得過誰!派人,去幫著青君收對面投過來的奴隸。”

“是。”

祝纓拆了信一看,邵書新同意見面了:“我去見邵書新去,山上交給你了。項漁我帶走。各縣那裏,知會一聲,讓他們稍安毋躁,半個月必有交代。”

“是。”

……——

蘇鳴鸞早早在路上迎候,也帶兩百人護送祝纓下山。

到了邊界上,只見邵書新已經在那裏搭起了一座大帳,不但有他,又有顧翁等人灰頭土臉地在帳外等著。

看到祝纓,顧翁等人不由生出親切之感,不等吩咐,已有人往前跨了一步,參差不齊地邁出步子,又覺得不對,訕訕地往回縮腳。

邵書新也不以為意,等著祝纓走了過來,也上前幾步說:“好久不見。”

祝纓道:“宦遊之人,多年不見也是常有的。你這一路過來,可受累了。”

邵書新看著她,這人與上次在京城的時候竟沒什麽變化,也沒換回女裝,氣度竟也沒減,還是個“丞相”模樣。

他試圖從祝纓身上看出點局促來,卻又完全沒有。

只好清清嗓子:“您可夠會給大夥兒出題目的。”

“你說那些小崽子發癲的事兒麽?”

小崽子們的爹不由自主地縮脖,他們是臨時被邵書新給“請”來的。江政不能給他們所有人都扣押了,他們一回到家,又被邵書新給薅了來。當時不知道是為什麽,現在明白了,怕是眼前這人點的。

他們一個個苦哈哈的:“大人。”

祝纓擺了擺手,與邵書新先進了大帳,顧翁等人要入內,卻被攔了下來。

帳內,邵書新道:“您是怎麽想的?把那樣的……給那群……”

“隔太遠了,反正我也用不著了,索性給他們留著傍身,”祝纓說,“反正,大理寺最早是鄭相公手裏的,他也不用我這個,就留給小崽子們了。”

邵書新道:“我已弄不明白您是怎麽想的,也不想弄明白,您該對相公們解釋,他們信不信,就不是我能管得了的了。”

“鄭相公怎麽說?”

邵書新給了祝纓一封信,臉上有點幸災樂禍的樣子。

祝纓拆開信一看,鄭熹信中口氣並不激烈,但斥責的味道還是溢了出來:你也太狠了,安排南人搞事,是見不得朝廷安寧嗎?我不管你手裏還捏著什麽陰私把柄,但是別玩過了。把柄這種東西,有時候可以帶來利益,有的時候反而會讓人魚死網破!

我可以給解釋的機會,別人恐怕不會聽了!對了,陳萌也被陛下罵了,你這老鄉也夠倒黴的哈。邵書新派過去了,他的事兒,希望你能慎重考慮。江政不幹我的事兒,也沒覺得他能怎麽著你,但是請你記住了,他的背後是朝廷,別玩得太過火。

祝纓嘆了口氣:“我認不認,也都是這樣了,對不對?”

邵書新道:“說好的,各自安好,您這對吏部侍郎下手,是不是不太好?”

祝纓道:“罷了,這事兒,我已經給了你們解釋了,信不信的,各憑心意。這些崽子,活該挨打,是該長記性了。說眼前的事兒吧。”

“江政要封山。”

“唔,鹽政不好做呀,朝廷鹽場不是沒有利潤,是利潤進不了朝廷的口袋,都被人分了。這裏面的彎彎繞繞,咱們不必多說,都明白。我可以幫你把鹽政的事兒順利推行下去。”

“要我做什麽?”

“讓江政自己玩兒自己的,繞過他,”祝纓指了指帳外,“你要動鹽政,鹽的產量一定會波動,我的鹽場,可以幫你調節。通過他們——”

即以福祿縣為中轉,“走私”。邵書新需要穩定產量,包括平抑鹽價、打擊鹽商之類,祝纓這裏需要貿易,交易一些必需品。雙方繞開江政,由邵書新做山外的後盾,把江政這個能幹的、為朝廷著想的人給架空。

邵書新道:“不愧是您。”按著他的死穴了,他得把鹽政給辦好。

祝纓道:“都是老把戲了,一點兒也不新鮮。叫他們進來吧。”

“他們的子侄……”

“不礙的,是該回家醒醒腦子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