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4章 學生(第2/3頁)

說著說著,忽然覺得這山中頭人又何嘗不是如此?頓時有些索然無味。她不是一個單純無知的少女,於權謀、心機也頗有一點涉獵,只是之前心機城府都是用來觀察、應付別人,如今自己、祝纓、母親等都攪在了一起,頓時不是滋味了起來。

祝青君倒看得開:“人不都是這樣麽?能有心迎接,已是不錯啦,只不過人吃五谷雜糧,人間煙火,又怎麽會只有溫馨?燒火的柴誰去打?是自願的還是被逼的?打柴的人烤不烤得上火?會不會累?會不會在山上跌傷了、遇到野獸被吃了?咱們只憑自己的心。”

蘇喆有些感慨地說:“我真羨慕你啊!”

祝青君有些奇怪地看著這個頭人的女兒、未來的頭人,實在不知道自己一個奴隸出身的,有什麽值得她羨慕的。若說在北地、西陲,祝纓還顧及蘇喆的安全不讓她涉險,回到梧州之後,蘇喆也有了施展的機會。

蘇喆想的卻是,祝青君是不需要去平衡本家與梧州關系的。

兩人竊竊私語,那一邊,拜早年的話也說得差不多了,士紳們又獻上了禮物,路丹青接了禮單遞給祝纓,又退到了一邊。趁別人不注意,也溜了過來,小聲說:“看見了嗎?禮物比去年還要豐厚。”

“咦?”

“我摸過單子了,紙比去年多。早起出去,看到箱子也比以前的多。”

蘇喆低聲道:“姥一回來,甘縣就被納入囊中,這些人,也是看人下菜碟呢。即使是姥,偏安一隅與開拓得到的孝敬也不一樣呢。”哎呀,又想起來頭人們也差不多是這樣,她更心煩了。

路丹青道:“人可真是奇怪的東西。”

女孩子們小聲嘰咕,說著奇霞語,不時往上首瞥一眼。忽然,祝青君碰了碰兩人:“哎,有情況。”

三人一同看上去,只聽祝纓問:“阿同還好嗎?”

顧翁恭敬地道:“常思念大人。”

祝青君撇撇嘴,又聽幾個士紳也附和,說他們家的子弟也寫信回家,讓家人代為致意。這多出來的禮物,既有士紳們見風給漲的,也有這些子弟托人捎帶回來的。因此才顯得格外的豐厚。

顧翁又奉上了一封厚厚的書信,路丹青中跑了過去,伸手要接,顧翁看了她一眼,路丹青與他瞪眼,顧翁敗下陣來,將信放到了她的手上。路丹青再將信拿給祝纓。

祝纓接了信,也不當面拆,又問了顧翁家中情形,得知那位老顧翁依舊是病體支離,又是一番慰問。趙蘇去京城了,趙娘子夫妻二人充當了一個圓場的角色,道是新年必有新氣象,不必傷感。

眾人才又重新振作了起來,祝纓設宴款待眾人。

待到宴散,祝纓要回書房處理事務,蘇鳴鸞與孔雀又來找她說話。

祝纓將裁紙刀放回了桌上,道:“坐。怎麽?”

蘇鳴鸞道:“是為鹽場的事。姥說要派一個人幫幫孔雀,不知是誰?也好趁如今孔雀也在,好同他講一講鹽場的事,過完年,她就要回鹽場去了。”

祝纓想了一下,道:“就明月、明珠她們兩個再帶幾個學徒吧。青葉,把她們請過來。”

須臾,兩個明來了,都是年輕姑娘,長得端正,在祝纓面前乖巧可愛。

祝纓道:“要派你們的差了。過完年,你們就隨你們這位孔雀姐姐去鹽場幫忙。小妹,你看她們怎麽樣?”

兩人忙看向蘇鳴鸞,向她點頭致意。

明月、明珠看著都是“明”字輩的,卻又不是一個來歷,倆姑娘都跟著姓祝,明月是山間逃亡家的孩子,名字倒是父母起的,然後全家都改姓祝了。明珠則是索寧家的奴隸,原本的名字居然是也是“石頭”,這在祝家算忌諱,祝纓就給她起了這個新名字。

兩人都是入選了祝府的隨從,也曾隨死了的祁泰學過些算術管賬,也曾跟著侯五比劃一手拳腳。雖不似蘇喆、祝青君這般被祝纓、花姐放在身邊隨時指導,也是伶俐姑娘。

祝纓手下缺人手,倆姑娘雖然才二十出頭,已經開始帶學徒了。

蘇鳴鸞心道:姥的心腹我都熟悉,她二人以前並不受重用,可見姥對我也是留了余地的。

當下痛快地答應了。

二人又與蘇鳴鸞行禮,再向孔雀致意。

孔雀道:“我一定與她們好好相處。”

祝纓道:“好了,這幾天你們先好好處一處,熟了才好做事。”

幾人應下,告辭而去。

祝纓擡手拿起信拆了,信是顧同寫的,內容也很有趣。顧同先是問好,恭喜祝纓又下一縣。接著寫了京城、朝廷的情況,就是毫無新意地腐朽著,你貪我了貪,你坑我、我坑你。此外又衍生出另一種物種:他不貪,甚至很清廉,就是純粹的無能。本身品德算是高潔,沒有任何小辮子,就是幹不了人事兒,耽誤了多少正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