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6章 老臣(第4/4頁)

祝纓也有些惆悵,她也不太期望皇帝很快就養成勢力,那樣她就危險了。皇帝,還得是一個“弱而好強”的狀態對她比較有利。

她與鄭熹的立場竟出奇地一致,因而能很快理解鄭熹。

“世上沒有恰到好處的皇帝。”祝纓慢慢地說。

鄭熹道:“是啊!這正是要用到咱們的地方。”

祝纓問道:“您的意思是?”

鄭熹道:“施相公的遺本透著蹊蹺,陳大多半知道些什麽,他倒是一片忠心。這些日子,你可察覺出些什麽來?”

祝纓道:“多半還是當年幾位老相公的情誼吧。那時候我年紀不大,又早早離京,知道得也不多。他們,恐怕還是懷念當年的盛世的。”

鄭熹敲了敲扶手,低聲道:“當年?盛世?祭了一個安王開的頭,再祭了一個龔劼又續了二十年。這一次,不要獻祭了你我才好。”

祝纓微微吃驚:“不至於吧?”

鄭熹道:“若是府裏有事,我不丁憂也是不行了的。公主下降的事,一定要盡早辦妥。”

“這……好!”

鄭熹道:“我若丁憂,你可不能再縱容冼黨了!王叔亮就快到京了,思念故人不如去與他聊聊,何必理會贗品?”

祝纓道:“我也正有事要拜托鴻臚。”

“陛下想調郎睿、蘇晟等做侍。我說,天子近衛的品級太高,兩人出身又不夠,還是異族,進京時間又短,心性未定,還需教導。這件事就先擱置了。梧州是你的頭生子,看好了,別被人撬了。”

祝纓不知道皇帝還有過這樣的念頭,背上也不由寒毛直豎。

鄭熹道:“好自為之。”

祝纓微微低頭。

正事說完,祝纓在家招待鄭熹,鄭熹略坐一陣就說要回家侍疾,很快離開。祝纓將他送出門,看他上車,才轉回家中。

鄭熹一走,家裏重新輕松活潑起來,路丹青與蘇喆嘀嘀咕咕:“這位相公架子忒大。”

蘇喆道:“他待阿翁已經是很和氣的了,丞相的架子嘛。”

“上次的陳相公不這樣。”

祝纓道:“嘀咕什麽呢?小妹一會兒過來,我有事要你去辦。”

“哎!”

…………

王叔亮回京在恭安公主下嫁之前,王家在京城的府邸已然交回了,祝纓叫來蘇喆,讓她帶了房契去了楊靜家。

她知道王叔亮不會收房契,楊靜也不會代收,就讓蘇喆以自己的名義將這宅子租給王叔亮暫用。

有楊靜轉圜,王叔亮便搬進了祝纓給他準備的宅子裏,次日就面聖、接掌鴻臚寺去了。

此後,朝上又泛起一股怪味兒來。

祝纓卻不管這些,她先幫著把公主出降、永王納妃的事兒給辦好。虧得老郡主爭氣,直到孫子嫁了公主,郡主還是纏綿病榻,居然熬到了秋天還活著,真是萬千之幸!

祝纓也在兩處吃了喜酒,又往鄭府探望老郡主的病情。鄭霖也不時從廣寧王府回娘家探望,祝纓在府裏遇到過她幾次。鄭霖與她說起郡主病情總是不好,忍不住問:“三哥家裏以前有位娘子,醫婦人病極好,不如還在否?”

即使是花姐在京城,祝纓也不會讓花姐沾這樣一件事,花姐遠在三千裏外,她就更不會提這事了。因此將手一攤:“已不在此間了。禦醫是天下醫者中醫術最好的了,莫慌,會好的。”

她只管搜羅些名貴藥材,尤其是北地物產,往鄭府裏一送了事。

或許孫子的婚禮真的能振奮人心,郡主就這樣一直拖到入冬。

所有人都擔心老人到了冬天會熬不過去,她卻仍然熬著,到了十一月裏,還活得好好的,反而是國子監死了一個正值青春的大好學子,可謂造化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