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0章 文正(第4/5頁)

“不錯!”皇帝拍案贊同,“祝卿,當年的案子……”

劉松年忍住了沒打他,祝纓又想打他了:“當年為早日穩定朝局,是陛下下詔,到此為止的。再翻出來,就怕又有不利於陛下的言論再說出來。”

皇帝問道:“那怎麽辦?”

李侍中道:“兩樣,一,魯逆為惡,二,陛下聖德。”

要證明皇帝的正義,除了不打自招式的歌功頌德,還得有旁證。劉松年早早地休致了、鄭熹丁憂不上朝,並不想為皇帝負責,李侍中便將這幾年朝廷做的好事都堆到皇帝的頭上,準備明天上表。

祝纓則說:“陛下,京城流言能廣為傳播,可見是有漏洞。京兆府自鄭相公入政事堂,就沒有京兆尹了,得有一個,好好管一管。”

“不錯!”皇帝切齒道,“自從七郎離了京兆,京兆就很不好!你們說,誰任京兆合適?”

祝纓道:“此事,還應該問一問丞相的意見吧?”

皇帝皺了一下眉,問道:“穆成周可以嗎?”

劉松年極不客氣地:“哈?”

鄭熹一看劉松年在面前,也不吱聲了,李侍中看一看劉松年的臉,也不敢說話了。為了王雲鶴的事,劉松年必是憋著一肚子的火的,誰敢在他面前得意呢?

皇帝也有點不好意思了,太子臉上一紅,穆成周吧,他也不大看得過眼。

祝纓裝死。

皇帝道:“罷了,我再想想。你們回去寫奏本,明天早朝要奏上。”這說的是李、祝二人,他又好言對劉、鄭說話,希望他們回去之後“安撫”身邊的人,讓他們不要聽信流言。

明暗兩條線,皇帝認為自己安排得挺好。

祝纓也覺得自己安排得挺好。

要旁證皇帝是好人,那扶他上位的就也得是好人,當年宮變的時候,支持他的人也得是好人。比如,王雲鶴。

…………

次日一早,李侍中帶著熬紅的雙眼來上朝,皇帝眼帶期望地看著李侍中。

李侍中出列,奏了個近來京中流言都是無稽之談,然後為皇帝說好話。說著說著,皇帝臉上帶笑,李侍中忽然覺得不對味兒。

我這不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?

其他的大臣多少都聽到了一點流言,再看李侍中這樣,也都打著哈哈。皇帝正在敏感的時候,也覺得不對味,但又不知道哪裏不對味。

整個朝堂都尷尬得要死。誰還不知道你們唱的什麽歌嗎?大家都陪著演戲。

李侍中越讀越覺得自己這事兒沒辦漂亮,最後兩段越說越嗑巴。終於把最後一句念完,一抹汗,低著頭混回了隊伍裏。

祝纓嘆了一聲:李侍中臉皮還是不夠厚啊!

她也出列,大臣們繼續飛眼色,有人小聲咳嗽著。

皇帝的笑容也有點僵,語氣裏帶著期待,道:“卿奏來。”

祝纓道:“臣請為故丞相王雲鶴定謚‘文正'。”

這跟說好的不一樣!你不但不幫我,還跟我唱反調嗎?現在是說我,不是說王雲鶴!

皇帝恨不得打祝纓一頓,但是祝纓已經出列了。

祝纓的奏本是派出祝青君之後就寫好了的,她起手先定調,認為王雲鶴品行端正,當得“文正”二字。

然後是羅列王雲鶴的事跡以證明。

第一件,就是王雲鶴做京兆的時候就不畏強權,遇權貴的不法事,他都依法而斷。比如魯王當街縱馬傷人,縱容奴仆強搶民女、強奪田莊。

第二件是先帝的時候,太子薨逝,王雲鶴與施鯤等人,率領朝廷官員們,沒有奉承勢大而蒙蔽先帝的魯王,推魯王為太子,而是遵禮法推舉了趙王,也就是現在的皇帝。

第三件是魯王謀逆的時候,堅決地站到了皇帝的身後,處事有章法,沒有被魯王嚇到,也沒有搞投機。

只字不提什麽抑兼並啦、為皇帝操勞國事啦、擢拔賢才啦……之類的。

最後說,大家看他幹的這些個事,我覺得應該給個美謚哎!

大臣中有一些可算看出來,祝纓這點兒掐得可真是太好了!

就她這奏本的這幾條,冼敬等人不是沒說過,但在爭吵的時候都被無視了。她現在只把這幾條明著對皇帝有利的事兒給說了,誇王雲鶴本人的話,沒有。

可比李侍中這馬屁拍得更妙。

王雲鶴這樣一個好人,他支持皇帝,你能說皇帝不好嗎?

也有人覺得祝纓在發昏,皇帝明顯不喜歡王雲鶴,你還這麽誇他,這不是逼皇帝嗎?你還能有好?

不料皇帝的臉色變了幾變,最終點頭道:“卿言有理!王相公國之幹城,當得‘文正’。”

爭吵終於結束了。

王叔亮不是非得給親父親爭一個“文正”,但是得知最終有了這麽個謚號之後,他還是有些感慨的。接著,皇帝又再撥出內庫的金帛來賞賜,助王雲鶴安葬,王叔亮的心中已是波瀾不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