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0章 文正(第3/5頁)

一語未畢,太子求見。

皇帝不耐煩地問道:“他來幹什麽?”

小宦官道:“太子說有急事,聽到了一些事。”

“宣!”

太子匆匆進來,看了看皇帝的臉色,皇帝道:“有話就說。”

太子只好吞吞吐吐地道:“阿爹,才聽有人說,宮外有些流言,關於魯逆的。”

皇帝道:“你也聽到了?!查!一定要查出來是誰幹的!”

太子急忙阻攔,道:“阿爹!當務之急,是平息流言。查訪也要暗中來查,市井小民、無知百姓,最好聽些奇聞怪談。鬧得越兇,他們越好奇。”

“怎麽平息?”

太子道:“這……不妨召大臣來問?”

宮門已經下鑰了,皇帝卻不管這些,把劉松年、鄭熹、祝纓、李侍中幾人召到了宮裏來。

祝纓正在家裏與陳萌說話呢,陳萌的孝期眼瞅到了,今天來是為了陳放的婚事。

王雲鶴的死提醒了他,施鯤的年紀也不小了,趁著施鯤還短著,早早給陳放娶了媳婦兒過門來。等陳萌的孝期一過,家裏就開始辦這個喜事。

“大郎的年紀也不小啦!我想著,一事不煩二主,還請你到施家為我說一說,如何?”

祝纓道:“我本來就是媒人,責無旁貸。”

正事說完,陳萌開始嘆氣:“王相公,不值得呀!最後這一本,他為什麽不早拿出來呢?早拿出來,照著幹,也不至於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。”

祝纓道:“再好的規劃,也得有人來做。經是好的,就怕和尚不認真念。與其都把整本經都給了他們胡鬧,還不如一點一點的教他跟著念。”

“也對。”

兩人說著王雲鶴,宮使來了,召祝纓進宮。兩人對望一眼,陳萌道:“這又是為了什麽事?難道是因為齊王要出巡?”

祝纓道:“不好說,我去去就來,你自便。”

“成,反正我也沒別的事兒,就在你這兒住下了。”

“行。”祝纓說。

她換了衣服,騎馬往宮裏趕。宦官收了個紅包,一問就說了:“大人難道沒有聽到這些天京裏的流言?”

祝纓驚訝地問:“這些天?京裏的?流言?”

“魯逆……”

“啊?不是都結案了?”

宦官道:“反正,您小心著點兒。”

祝纓又塞給了他一個紅包,問道:“你說詳細一點。”

進宮就不能騎馬了,兩人趁步行的功夫,宦官如此這般一說。祝纓嘆了口氣,道:“我知道啦。多謝。”

到了禦前,除了李侍中,其他三個人對個眼就知道是怎麽一回事兒了。李侍中看著眼前的拼盤,連同他自己,都不知道為什麽會聚在這裏。

劉松年虧得是在皇帝面前,他忍住了,沒罵皇帝。笑死了,國家倒了一根柱子,皇帝不緊不慢地抻著、只想著立自己的威風,等到有流言提到魯王,說你“德不配位”了,才想起來“緊急”?

鄭熹倒是一臉的從容,心裏納悶:當年並不意外你殺魯王,但當年沒覺得你這麽缺德啊!

祝纓……流言就是她傳的,她很久不自己幹犯法的事了,今天只覺得自己寶刀未老。看著皇帝氣急敗壞的像條喪家狗,挺好的。

只有李侍中,焦急地問皇帝發生了什麽事。

皇帝實在不想自己復述了,指了指杜世恩,由杜世恩問:“諸位難道不知道京中流言麽?”

劉松年說自己休致在家,不問世事;鄭熹說自己在守孝,不問世事;祝纓說她在算賬,不然明年朝廷該沒錢花了,沒功夫管流言。

只有李侍中聽到一點流言:“好像只有一絲風聲吧?”

皇帝怒道:“近日來京中流言橫行,你們居然都不知道?!”

祝纓心道:放屁,魯王全家難道不是你讓殺的?怎麽就是流言了?我才讓青君傳了一天!哪裏來的“近日來”?

傳得快是你活該,你這麽刻薄寡恩,百姓心裏你就是個壞人,他們就樂於傳播你的壞話。你對王雲鶴如此刻薄,他們當然願意相信你對親兄弟狠毒。

你聽不到百姓的哭聲,就聽聽他們的罵聲好了!

鄭熹道:“當務之急,還是將流言平息下去。”

“怎麽平?”皇帝問道,“劉相公,要怎麽寫一份詔書,言明此事呢?”

太子急道:“不可!這不是越描越黑麽?”

劉松年道:“太子說得有道理。”

皇帝問道:“那你們說,怎麽辦?!鄭熹。”

鄭熹道:“不如用另一件事情掩蓋一下?有了新消息,他們就不會管舊的了。”

劉松年道:“那不過是揚湯止沸。”

李侍中道:“確實,也難再找一件更惹人注目的事情了。”

皇帝虛心地請教劉松年:“那要如何釜底抽薪呢?”

劉松年撇一撇嘴:“流言不就是中傷陛下聖德麽?就從這個入手。魯逆是壞人,陛下是好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