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8章 明珠(第2/5頁)

竇朋急了:“什麽大理寺?施季行這兩年不是暫代得挺好麽?還讓施季行以少卿暫管!”

皇帝也覺得竇朋說得對,道:“卿不必過謙,你是國家棟梁,沒有比你更合適的啦!”又大力誇獎竇朋,“你看,竇相公不戀棧權位,以戶部相托,你如何能忍心讓他再操勞呢?就你啦。你們說呢?”

竇朋是願意的,太子也說:“陛下說的是。”

冷雲等人巴不得祝纓再升一升,鄭奕等人更是希望“自己人”腰杆再硬一些。冼敬等人也沒有反對,如果祝纓都不合適的話,那其他人就更能被挑出毛病來了。

最不樂意的是祝纓本人,皇帝卻對她說:“你一向勇於任事,不是說過不挑活的嗎?”

嘿!他腦子突然就好使起來了。

祝纓見狀,不好當面硬杠,只好安靜低頭裝恭順。心裏打的卻是一個“我先去摸摸底,如果不好幹,找你們談妥了條件再說”的主意。她現在還不了解戶部的整體情況,一頭紮進去怕被坑了。

皇帝高興地說:“這就對了!你有功,也當表彰獎賞。”

祝纓又說:“不敢。北上之前,臣寸功未立,陛下加臣金紫光祿大夫,臣當是預支的。如今是臣來還功課。請陛下對將士們論功行賞,臣已經得到該得的了。”

皇帝笑眯眯地:“不必過謙。”

昨天他只賜了個宅子,到吃晚飯的時候才想起來:誒?我光給出去個宅子,其他的還沒給呢!

今天就給補上了,從來軍功最重。鄭、冷兩家本來有爵位,就是升格、增加食邑。祝纓頭回立功,就給個爵位。

祝纓又推辭:“比起國初的功臣們,臣些許微功不算什麽。”高了她就不肯要了。

皇帝給了她一個子爵,食邑兩百戶,祝纓這才接受了。

皇帝頗覺稱意,又命兵部、吏部把她奏報的請功奏本盡快議完。

祝纓風光一些,尚在意料之中,都看出來皇帝對她有些偏愛。這一件事,氣氛還是比較和諧的。

說到齊王的時候,情況就稍有不同了。

祝纓耐心地聽著,從各人的話語中結合鄭熹說的,推測出了個大概來。累利阿吐繞了個彎兒,洗劫了西邊的城池,被鄭熹的表弟給捶了回去。表弟被表彰不提,還引發了另一個後果——提醒了西番。

兩邊對陣,響動挺大,瞞不了人,讓西番一看,原來你們挺虛的。累利阿吐那個還湊合,至少搶到了。朝廷這邊呢,讓人搶了幾座城了。

所以西番“流寇”也多了起來,把邊軍打了好幾頓,把鄭熹表弟累的夠嗆。

皇帝下詔問了鄭熹表弟,西陲究竟如何,回答說是蠢蠢欲動,但是都被擋了回去,目前問題不大。

衛王認為,雖然如此,但是也不能忽視了西番的危險。之前都說胡主勵精圖治,胡相都親自來打聽消息了,朝廷還沒重視。這次不能在西番的問題上重蹈覆轍。

馬上聚齊大軍是不太現實,應該派個重臣巡視一番,以震懾西番。

皇帝雖不是個英主,但是冷平輝等人“三戰三捷”然後被累利阿吐暴打的教訓近在眼前,他起了疑心,怕鄭熹表弟也是個冷平輝。皇帝希望派個信得過的人順便去看看。但是不能明著說不信任邊將和刺史,巡視兼慰問就比較合適了。

衛王主動請纓被阻,轉而推薦齊王。

冼敬等人不建議齊王去。

衛王的理由是:“齊王身份貴重。”

冼敬便說:“君子不立危墻之下,怎麽能讓齊王遠行呢?”

齊王自己也願意。祝纓看著這個少年,齊王的臉現在還帶著青澀之氣,眼睛裏充滿了對廣闊天地的向往:“臣願為陛下分憂!”

皇帝又問太子,太子道:“二郎還年輕。”

齊王瞪大了眼睛:“大哥,你之前不是這麽說的!”

之前,太子是支持齊王去西陲走一遭的,現在好大哥突然改口,齊王生出一股被背叛的感覺來。他委屈地看著自己的哥哥,太子一臉的擔憂回望他。

皇帝又問冷侯的意見,冷侯道:“全憑陛下做主。”

皇帝又問祝纓。

祝纓正在計算著萬一,萬一西番要有異動,得花多少錢。聽皇帝問她,她說:“臣不知西陲詳情,不敢妄言。容臣研究一下再奏報。”

皇帝沒有再追問她。

凡事,一旦有人爭吵起來就很難馬上達成共識,早朝吵了一架,沒有絲毫成果。

散朝後,齊王追著太子到了東宮:“大哥,你怎麽變卦了?”

太子道:“我想了一想,阿爹還在養病,怎麽能在這個時候讓你離家呢?”

“阿爹已經痊愈了。我想為阿爹分憂!”齊王的眼睛亮晶晶的。

太子嘆了口氣,道:“父母在,不遠遊。”

“遊必有方。”

太子道:“就當是留下來幫我,我一個人忙不過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