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8章 雪球

鄭侯這裏的地圖比祝纓手上的要更加精細一些,上面有一些新增的標記,是大營斥侯這幾天的成果。

自祝纓青君回到行轅,到今天也沒有多少天,斥侯的效率高、累利阿吐離得也確實是近。

祝纓道:“補給不好弄。”

小冷將軍道:“您又何必自謙呢?”

祝纓道:“並不是自謙,若是在北地,我倒能說個大話,一旦到了境外,不好說。”

小冷將軍也皺起了眉頭,這是個大問題。

鄭侯看了一眼祝青君,又對祝纓說:“總不會比在境內打損失更大。”

祝纓想了一下,道:“種子剛種下,我只能勉強一試。”

鄭侯笑道:“那就行了!”

大帳內的將校們也一片恭維之聲,他們對祝纓不能說滿意,祝纓對糧草把控得很嚴。但同樣的,祝纓的供給從來都很實在。大戰在即兩下權衡,將校們還是決定與祝纓好好相處。

祝纓對鄭侯道:“那我得知道如何進兵,何時何地、什麽路線、多少人,不然補不上去。”

鄭侯道:“這是自然。你也不必太過憂心,糧草,我也會向朝廷上表的。”

祝纓道:“如今比起冬天來要強不少,冬衣不用準備了。”

兩人一遞一遞地說話,祝青君與胡師姐一左一右站在祝纓身後,安安靜靜的像兩根柱子。將校們踴躍發言之余,也有幾個掩飾不住地看向鄭侯——老爺子坐在一輛輪椅上,膝上蓋著薄薄的錦被,身後是唐善。

鄭侯似無所覺,依舊靠近了地圖執鞭指指點點地安排:“小冷,從左突入。小葉,從右突入。聯絡奚達部……”

鄭侯的辦法也很簡單,自己坐鎮中軍,再兵分兩路去包抄,同時攪動反叛的部族、給他們撐腰。

鄭侯道:“不要與他們糾纏,只管殺傷敵軍。胡人無城池天險可守,人,就是他們的金城湯池!”

他的鞭梢在地圖上劃來劃去,點著那一道山脈,山脈是天然的屏障,將內外隔絕。其中的隘口、平坦之地就是胡兵南下的天然通路了。想從別的地方過來,要麽特別遠,得繞。要麽得爬山,而山上也修有防禦的工事。

看著這個圖,又或者到了實地就能明白,為什麽千百年來,胡兵南下、南方抵禦路線基本固定,都形成套路了。就算雙方誰拳頭更大。幾乎沒有什麽技巧。

而這邊朝廷官軍北上,想要勒石記功,路線也是差不離。

祝纓起身,點了幾個地方,說:“我在這裏設轉運倉,如何?”

她不懂軍事,只能憑自己的直覺詢問一下鄭侯。鄭侯倒看得高興:“不錯,如此一來,倒更便捷了。”

祝纓道:“轉運倉一次不放太多,隨用隨補,縱有意外損失也不會太大。”

鄭侯也表示了贊同。

接著是兩路軍的細節安排,說是細節,也沒有特別的仔細。這時節行軍交通與通訊不便,一旦分兵,想要精確的匯合是非常的難的。哪怕約好了時間,譬如“三日後午時”一同舉事,保不齊哪一路路上掉溝裏就耽誤了。而遇到這種情況,必是來不及通知友軍的。

鄭侯的計劃就比較模糊,而他自己坐鎮中軍,隨時可以調整。當然,這個“隨時”,也比較的隨意,不那麽及時。

就這麽個計劃,鄭侯還是留祝纓討論了足足三天。這一路從這裏走,那一路從那裏走,先期多少人、第二批多少人,先鋒部隊是隨身帶三天幹糧還是五天、是騎兵還是步卒、輜重怎麽續、替換的馬匹怎麽輪?

冷、葉二人是兩路軍的頭子,在鄭侯面前爭得面紅耳赤,冷將軍要求他的先鋒部隊要一人雙馬,葉將軍就要求同樣的待遇,而且因為他的右路軍據說比左路軍途經之地要荒涼一點,他要求更多的人馬。

祝纓的心裏不斷調整著補給的數目,又尋思著:回去得把和尚道士訂一些了。打仗是一定會死人的,收屍得用棺材、用壇子。除此之外,就得做個法事。

三日之內,不斷有斥侯回報,補充著訊息。

其中,又有奚達部來求援:“累利阿吐挾太子之勢,搜刮部落,征了兩百匹戰馬。”

鄭侯的臉色嚴肅了起來,對冷、葉二人道:“不要爭了,添兵!”

他給這二人的兵馬又加了一些,仍舊是祝纓要負責補給。

祝青君一直默默地聽著,覺得非常的奇怪,一次一點兒,不夠人打的。堆多少上去都是送菜不是?如果是擔心補給,也沒見說補給困難不是?

習慣使然,她還是安靜地站著,沒有問出聲,只等議完了事再請教祝纓。但是很快,鄭侯與小冷將軍就為她解惑了。

小冷將軍見對面胡兵征戰馬,己方也要增兵,便向鄭侯提出請求來:“那我也要與他一樣數目的兵馬!”

鄭侯提著馬鞭在地圖上指指點點,罵道:“你看看這裏,你這裏,給你三萬人,你鋪得開嗎?!!!三萬人擺開了是個什麽樣子,你沒個數嗎?就一萬!到時候首尾不能相顧,你送菜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