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4章 曖昧(第4/6頁)

“若有實據……”

祝纓道:“大理寺會復核的!撥亂反正,正是大理寺的職責。朝廷現在墮落至此了嗎?朝堂論案,既不知有大理寺、刑部,更不知道還有‘反坐’一條嗎?嘖!”

左贊善大夫道:“你知道世間還有公道嗎?”

鄭奕道:“你還要公道呢?就是對你們太好了!寬慈還成了罪過了!照你的說法,剛才你提的兩個人,魚肉百姓、欺淩士紳、動搖人心,殺了也不為過!怎麽有臉活在世間的?!”

太子出面喝道:“當廷吵鬧,成何體統!不說軍國大事,倒翻些無聊舊賬,朝廷大臣,該知道輕重緩急!”

皇帝讓禦史台會同大理寺再核實一下,王大夫看了半天別人的熱鬧,沒想到這事兒最後還是落在了自己的頭上!只得出列應聲。

祝纓道:“案卷都在大理寺,回頭我帶給您。”

王大夫苦著臉點頭。

皇帝清了清嗓子,問道:“說到軍國大事,使忠武軍備邊,如何?”

王雲鶴道:“忠武軍新練成軍,恐還不能上陣。”

皇帝卻說:“不上陣,永遠都是新軍。”

太子、衛王都表示了贊同,皇帝便命忠武軍也開往前線去。

…………

下了朝,祝纓帶著卷宗就去了禦史台。

王大夫親自相迎,道:“你親自來了?就那麽回事兒,心知肚明的!哎喲,如今咱們都被架在火上烤嘍!兩邊都不想得罪,哪知是兩下都不討好,不知道哪一天就因不夠偏幫,就被人給放逐了。”

祝纓道:“隨便!我只憑自己的心罷了!您這兩不相幫,能堅持多久呀?”

王大夫苦笑一聲:“要是王相公能及時收手就好了。”

“您不攔著?”

“他也是一片好心,也是該管一管了。只是……”

祝纓明白,王大夫也是“抑兼並,但別動我”,只要王雲鶴做得別太狠,他倒也願意承受一點損失,但是不能多。

王大夫道:“還是說一說咱們這個吧。”

祝纓道:“我有什麽好改的,我斷的就已經是最明白的了。”

王大夫道:“我自是信你的,不過……”

祝纓道:“不過,查清實情不難,難的是斷案。斷案不止是看案子,對吧?可您看看眼下,有一就有二,我絕不認錯!我才不受這個氣呢!再說了,改判了這個那個不服,又要鬧,越鬧越大,沒完沒了!”

王大夫道:“是啊!咱們就別火上澆油了。”

兩人達成了共識,這案子斷得沒毛病,並沒有私縱之嫌。祝纓道:“您具本,我聯署。”

王大夫道:“好。”

祝纓回到大理寺,被以施季行為首的官吏們擁簇著升堂坐下。施季行道:“當時的案卷我們都看過了,沒有偏頗之處。”對鄭府那位故吏或許略擡了一筆,但是證據是查得清楚的。不存在抹去某些罪證的事。如果有偏私,就是告訴他們可以“贖買”,並且大理寺也沒折磨人。

那時候,朝上氣氛還不緊張,祝纓辦一些鄭熹親近的人,她咬死了,鄭熹也就笑笑。放到現在估計不能這麽輕輕就過了。

林贊道:“這樣的日子什麽時候是個頭?王相公在想什麽?”

祝纓擺了擺手,道:“要是能猜到,我就做丞相去了。”

林贊啞然。

祝纓道:“大理寺,照舊。”

“是。”

……——

落衙後,趙蘇約了卓玨,兩個人一同往祝府去。二人知道了朝上的事情,都有些生氣:這是逼人站隊嗎?

卓玨道:“情勢越發的難了,便是兩位相公容得下大人置身世外,他們手下的人也不會讓大人袖手旁觀的。不是盟友就是敵人!”

趙蘇道:“只怕兩位相公也……”

將近祝府,卻見一隊人已在門上了。祝府大門打開了,祝纓親自迎了出來。趙蘇一拉卓玨,兩人沒有貿然上前,閃身躲進了門房裏。

冼敬與太子的內侍郝大方兩個人押著一車財物,代表太子來安撫祝纓。

郝大方道:“殿下說,今日之事並非殿下之意,大人受驚了。”

冼敬也說是左贊善大夫自作主張。

祝纓笑道:“在朝上站著,誰能不被參?兩位相公都挨過,難道我挨不得?哪有我被參了,殿下反而掛心的道理?”

話說得漂亮,又給郝大方送紅包,郝大方也接了。

冼敬等送走了郝大方,才對祝纓說:“你在鄭黨陷得深,袖手旁觀就是叛徒,你的日子可是會很難熬的。可是江山社稷、黎民百姓還是有份量的,你有良心就會痛苦。何必自苦?”

祝纓道:“這才哪兒到哪兒?我只要效忠天子,總有我一條活路,您說是不是?”

冼敬道:“獨木難支,你好自為之啊!”

祝纓笑道:“明白。”

冼敬也不知道她明白了什麽,祝纓是注定無法置身事外的,不是嗎?一直以來他都認為祝纓是個聰明人,但祝纓的出身放在那裏,要麽徹底的背叛,要麽就死心塌地。這樣一來,他們也好有個應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