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3章 神似(第3/4頁)

要是我現在還在別業就好了!祝纓心想。

祝纓將這些字紙都收攏好,依舊放到箱子裏,蓋上箱子,手指敲著箱蓋。

做大理寺卿,官兒升了,可能做的事比當梧州刺史的時候少多了!

祝纓有一種申請外放的沖動,至少在地方上,她能說了算。

她最終壓仰住了這種沖動,轉而給南方寫了幾封信。先是對別業的事務進行安排,再三叮囑,不可沖動“興兵”,家底子薄,沒個人統籌容易把自己給耗死。讓家裏人別擔心自己,自己在京城穩一穩,會相機給別業一個交代的。讓家裏人都保重身體,不用給京城送錢了,她有。

再寫信給蘇鳴鸞,說她擔心得有理,不但梧州這樣,山下也是這樣的。所以她現找的路子就是耕織之外,再添一個“工商”。成不成的,試行起來感覺也還湊合。以後再出現問題,那就再去解決!凡事不能想著畢其功於一役,好在咱們都還在,逢山開路、遇水搭橋,孩子也會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的。

寫著寫著覺得全是股王雲鶴的味兒。放下筆,自己也笑了。

既然寫了,就將要寫的都寫完,還得寫信安撫一下喜金等人。再回山雀嶽父一封信,老頭兒聽說祝纓給他兒子林風也弄了個官,特意致謝。祝纓也不客氣地回信給他派差:盯一盯喜金和路果兩個人。

還有郎錕铻,告訴他,阿發年紀太小了,再長大一點她再看看吧。不管怎麽樣,她都會代為謀劃的。

諸如此類。

…………

寫完信,祝纓特意又派了祝文帶上兩個人,又攜兩箱皇帝賜給她的東西,再添一些金帛之類,湊了一船的東西,往南方送去。如今是九月,即使遇到各地刺史進京河道擁擠,他們在十一月末也能到梧州了。

正好能趕上那邊準備過年。

上兩年都是家裏給她送東西,今年也得她給家裏送些東西才好。

打發走了祝文,祝纓便開始清點祝青君和項樂帶回來的“南貨”。項家這些年背靠著祝纓委實發了一筆財,雖不是過年,又打點了一些東西給祝纓送過來。

此外又有張仙姑給準備的很有特色的靈芝、南方的草藥、水銀朱砂之類,又有大量的果脯、蜜餞。祝纓將這些東西看了看,從出揀出一些,分了幾份,命往幾處人家送去。

只有劉松年家是她親自去的,拎了朱砂等幾樣,劉松年更喜歡梧州的甘蔗紙和土布。

接下來,她依舊是上朝、辦公。

這一日,剛散朝,祝纓走在回大理寺的路上被一個人攔下了,祝纓先開口,道:“李兄?”

李彥慶擡手為禮,對她說:“打擾了。”

祝纓還了半一禮:“這是有事?”

“是,有事相求。”

“不知是什麽事呢?”

李彥慶道:“是有一些鴻臚寺的事情想請教的。”

“這邊請。”

祝纓將他請到大理寺,先對大理寺的人說:“還照昨天安排的來。”然後帶李彥慶去了自己的房裏,請他坐下。

李彥慶接過了茶,道:“祝兄知道的,安德公主又薨了,此外還有一些事,沈少卿忙得不可開交。可今年外番又多了起來,他們沒趕上年初正旦恭賀陛下,如今倒有幾個接著了陛下登基的消息想來道賀的。我想請教一下往年都是怎麽辦的。像這樣特殊的情況,祝兄有什麽指教嗎?”

祝纓聽他沒說冷雲,就知道這也是“春秋筆法”。冷雲比駱晟強些,但也不是一個可以閉著眼睛追隨的主官,做他的下屬如果想做事,得自己動腦子。便將自己之前做的合盤托出。使節之外的商賈安置,連同趙王舊邸的用處之類,都給李彥慶講了。李彥慶感慨道:“祝兄真有管仲之才!”

“這可過獎了!”

“要是客氣,我就拿別的賢人舉例了,唯有管仲與兄神似。”

祝纓道:“那我就見賢思齊吧。”

兩人一笑。李彥慶道了一聲謝:“不打擾兄的正事了。”

祝纓將他送出了大理寺。

鴻臚寺最近是真的忙,外番不一定必得在年底的時候到京趕正旦朝賀。但是,很多人會留到這個時候,朝廷也會特意安排一些外番在正旦的時候給皇帝充場面,李彥慶現再就擔著這個差使。

而隨著先帝的離世,老一輩的人也前前後後地死了不少。安德公主之後沒幾天,阮大將軍一病不起。皇帝派了禦醫去看他,回來說要不行了,皇帝又將壓箱底的咒禁師也派了去,仍舊是不見好。

不少人都盯著阮大將軍的位子,一時之間往阮府探病的人絡繹不絕。阮大將軍自知不起,口述了一份遺折,讓兒子代筆,信中推薦了鐘宜的兒子鐘瑋接任此職。此外,又對來探病的鄭熹說:“死後若能如先前的陳相公一般,我也瞑目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