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3章 神似(第2/4頁)

祝纓又問道:“糖坊呢?”

項樂道:“利潤稍不如前,您不在,總有種種不便。不過又多開了一些作坊,利潤的總量還是可觀的。張府君也不作踐人,縣令們也都好。”

“鹽的事兒呢?”

祝青君道:“蘇縣令已經找著了地方,就是制鹽的手藝還差著些,沒什麽利潤。都寫在裏面了,我畫了個圖。”

祝纓點了點頭,有沒有利潤的不打緊,能自己做就行。

既然都寫了,她一會兒看看就行了:“這些都留下吧,你們呢?家裏怎麽樣?”

祝青君就說老師他們都很好,江娘子家的小姑娘滿地跑,之類的。項樂也說家中還好,除了自己的兒子不認識自己,被嚇哭了。

祝纓道:“你離家太久,是我耽誤你啦……”

項樂忙說:“不追隨大人,也是這般的。商戶人家,哪個不是一走就離家多日的?我小的時候也是這樣的。追隨大人之後,他們的生活總比我小時候強得多了。”

他的母親還問了女兒的歸宿之類。這個項樂不打算跟祝纓提,大人不近女色,心無旁騖的,說這個事是真沒意思。且看妹妹的樣子,也沒想給人做妾。害!就招贅算了!

祝纓道:“這件事我記下了。你們一路都辛苦了,先去休息吧。”

兩人都退下,祝青君去找蘇喆等人,項樂去找妹妹。

留祝纓在書房裏拆信。

每個人都寫得特別的厚,花姐寫了二老的生活、別業裏的大小事務,又寫“小江住習慣了,幫了我很多的忙,別業裏也只有咱們幾個人知道衙門是怎麽辦事的,別業內幾個管事,只能算勉強。只能邊幹邊摸索。學生們越學越好,有些擔心以後自己沒有什麽能教他們的,耽誤了孩子。”

這也是沒法兒的事,別業的底子薄,如果能多給她哪怕一年的時間住在別業,必與現在不同。祝纓惆悵。

張仙姑叮囑的就多了,衣食住行,樣樣都說,還說自己養了一籠雞,每天都現拾雞蛋來吃。最後說“別給家裏省錢”。

此外祝大、小江等人都有書信,小江寫“大理寺應該能用得著驗屍的經驗吧?我又整理了一些。本來我還擔心令姐心軟,不能狠下心來懲罰不良立威,她倒做得不壞。”

祝大則問祝纓什麽時候能回來團聚。連侯五都捎了兩張紙,說自己會看好家的。

蘇鳴鸞則詳細地寫了舅舅們惹事的過程,與祝青君說得差不多。

蘇鳴鸞寫了自己的感悟:不能由著他們這麽作!我如今常常從睡夢中驚醒,因為夢到了有一天我們擴張得太順利了,下面的人太自信,每個人都想分到一個寨子當寨主。可子又有子、子又有孫,怎麽可能人人滿意?

可是人人趨利,一旦嘗到了甜頭就怕停不下來了。或許因為我是女人,沒有什麽退路,一旦遇到挫折,我會承受更多的責難,所以我不能冒進。但是如何應對這樣的情況,我也沒有特別的好的辦法。能想到的只有從一開始,就刹住這股風。

但是這樣又會把所有的“自己人”都限制在這一點點的地盤上,就容易內鬥。實在不行,就只好讓想鬥的人出去鬥,死一死,消耗一下了。

就很愁!

只有這封信讓祝纓沉思,蘇鳴鸞說的,她早就想到了、看到了。不但是外五縣,整個天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?勛貴子弟越來越多,食利者越來越龐大,對外擴張總有個極限,停下來就兼並,再接下來就是民不聊生,然後就是動亂了。

路果與喜金其實是憑直覺選了一條在他們的處境中能選的“正確的路”。

祝纓把這些信放到一邊,又看祝青君和項樂帶來的報告。其中大部分的情況都是她有心理準備的——差不多各項情況都有所下滑。沒有了刺史的強有力的支持,下滑是肯定的。能維持就不錯了。

當然也有好的地方,祝青君說,梧州、吉遠府的感覺比別的地方都好,男女和樂。姑娘們識字的比別的地方都多,有管事的女人,女工也多,女人們不像別處那樣會避人。別業的人口增加的一個來源竟然是一些跑過來“避禍”的人,其中很多是女子。祝青君的字裏行間都透著一股舒展。

又寫別業的事現在主要是花姐在管,別業內倉儲豐盈,只有一些口角、打架的摩擦,目前還沒鬧出過人命。下面的小寨裏倒有兩樁兇殺,但是小江給破案了。“莊丁”打獵打人都是一把好手,也很聽話,侯五對他們按時訓練。巡邏得都很上心,且很尊敬祝家人,沒有發現所謂壯丁無視老兩口和花姐等人的“以下犯上”的情況。

祝纓暗道一聲慚愧,害!她在京城就幹著“以臣挾君”的勾當。

項樂主要寫了內三縣的情況,此地如今已是吉遠府了,但是他們還是習慣稱之為內三縣。內三縣開荒的情況不錯,人口也多了不少,項樂還寫了一府三縣的官員情況,官聲如何之類。又去官學看了看,最後說“可惜府裏的番學沒了,不過朱大娘在別業又開課收徒,番學裏的醫學部仍在,各家又送子弟到別業,仇文不上山,蘇燈情願到別業授課,又收了二十個學生教授原本的課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