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1章 更替(第3/5頁)

送他們的人不多,更多的人是打算等他們回來時登門吊唁。有幾個同鄉也來了,見面又是一種傷感。

祝纓從城外回來,才進皇城,就有杜世恩的小徒弟守在門口:“您可算來了,陛下有召。”

祝纓不敢怠慢,跟著他一氣到了皇帝的面前。小徒弟跑得張口氣喘,祝纓只呼吸快了一點。她很快就平復了呼吸,向皇帝長揖。

皇帝道:“去送陳萌了?”

“是。”

“你們同鄉,也是該親近。”

祝纓道:“不獨是因為同鄉,陳相在世的時候,沒有瞧不起後生小輩。宰相氣度。”

“你也沒有負他。”皇帝簡單地點評了一句,然後問祝纓在忙些什麽。

對此,祝纓是早有準備的。皇帝登基大半年了,想幹什麽都有人給攔回來,他必然不能甘心的。

祝纓道:“本想明天再奏的。”

“拿來我看。”

祝纓拿出了一份奏本,在旁自先說了個重點:“臣請陛下旨,清查一些陳年冤案。”

皇帝挑眉:“怎麽說?”

祝纓道:“臣也是才接手大理寺,又年輕,無日不是戰戰兢兢,唯恐有負聖恩。故而魯逆案一結,就讓他們把近期的舊档再篩一遍。嗯,有幾個案子有些疑點。不幸案發的地方都在換主政的長官,交割耗費時日,恐一時難以顧及。他們想不到、騰不出手來做,那……就以大理寺為主導做這個事吧。”

皇帝道:“哪些地方……哦!”

祝纓道:“以臣僅有的一點經驗,凡一地,想立公信威義,清宿案、平冤獄是見效最快的。請陛下下旨,使百姓知陛下關愛萬民之情。”

皇帝點頭:“不錯!唔,此時果真可行麽?”

“當然。就從這些地方開始,反正不會更壞了。復核各地重案也是大理寺職責所在,本來就是應該做的事情。”

皇帝道:“可!”

“那還要請陛下與政事堂協商,再降旨,明示天下。”

皇帝漸漸能聽懂意思了,他皇帝登基,過來給魯王黨羽辦過的冤案翻案!賺名聲!

皇帝很快把王雲鶴、劉松年給叫了來,施鯤比較倒黴,正在城外看墳地。自打祝纓給陳巒請示了陪葬先帝之後,施鯤就有預感,接下來會有不少人也想埋過去!他得早點出去安排一下!趁還沒有新死的,挖完陳巒的陰宅就跑!

二人到了禦前,一看祝纓已經起身等他們了,就知道這事與她有關。

皇帝還有些不自信,說話的口氣都是很不堅定的,試探地將祝纓剛才的提議說了:“大理寺說,清查舊档時發現了些案子判得不準,想徹查舊案。我以為不能操之過急,先從幾個地方開始,丞相以為如何?”

劉松年本不留意庶務的,卻先來發問:“從什麽地方開始呢?”

這個皇帝熟!他熟練地報了幾個地名。

王雲鶴一聽就懂,這樣的配合是非常好的。他想在那幾個地方抑兼並,祝纓就把案子查到那裏,順手辦幾個惡霸劣紳,利於抑兼並,同時也能澄清吏治。

這件事祝纓可以提,他不方便提。當然可以私下授意祝纓,但又不好開口,祝纓畢竟不是他門下弟子。

此事還需要“能幹”的人去辦,再好的計劃,執行的人愚蠢,也能給辦砸了。如何能用一個案子把劣紳給治了又不是擾亂地方,不牽連無辜、不讓鄉間的寬厚長者惶惶不可終日,是很考驗能力的。

他之前就是用皇帝開路,現在祝纓接著利用皇帝,把大理寺的手伸了過去,幫他打人。抑兼並,肯定會受到當地士紳的阻撓,地方官過去很難一下子展開,正僵持的時候,憑空伸出一只手來把對家給提走了,完美。

王雲鶴有點同情地看了看皇帝,皇帝還樂著呢。他又有一點感念祝纓這個年輕人,這人是在用心做事的,還很會騙皇帝,也不計較什麽名利,幫他做了不方便做的事。

王雲鶴很快說:“陛下聖明。”

劉松年也點了點頭。

皇帝高興地說:“那便如此吧!祝纓,這件事就交給你了,要辦好。”

“臣遵旨。”

……——

祝纓離了禦前,就回大理寺找舊档。

之前就讓大理寺重理舊档了,現在挑出幾件來,拿到了政事堂,讓王雲鶴挑。

劉松年捏著個茶杯:“又有人要倒黴嘍!”

祝纓道:“什麽話?我在幫他們迷途知返,免得泥足深陷!這功德都夠免了我今年的香油錢了。”

王雲鶴從中挑了兩件出來:“這兩處要緊。”

祝纓道:“好嘞,這兩處我派能幹的人去,再摻幾件別的。”

王雲鶴道:“你有心啦。”

祝纓笑嘻嘻地道:“閑著也是閑著。您又不是想不到,君子太吃虧了。我就不一樣了,我亂來。”

劉松年扔了一枚橘子去砸她,祝纓反手一抄,抄在了手裏,一邊剝著吃,一邊往外走:“唔,味兒只能算湊合,還是福祿縣的橘子能吃現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