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1章 更替(第2/5頁)

陳萌此時全忘了少年時對父親的怨言,哭得跟個淚人兒似的。陳放是祖父教養大的,感情深厚,邊哭邊說:“何苦來?我竟沒見到阿翁最後一面!早知這樣,晚兩年出仕,能陪阿翁走最後一段路也是好的!嗚嗚……”

祝纓等這父子哭得告一段落了,才問他們:“你們這就要回去了?”

陳萌道:“是!現在動身已然晚了,這麽熱的天,我就怕他們已經下葬了。”

祝纓道:“這樣麽……”

“怎麽?”陳萌抹一抹淚,“三郎,你有什麽話只管直說。”

祝纓道:“要是下葬了,就有些驚擾了。若是還沒有,現施相公正帶著駙馬營建先帝陵寢。世叔是先帝老臣,君臣一場,若能陪葬帝陵,你們一家也不必回鄉結廬。此事你們父子提稍有不妥,讓別人提更好些。若你願意,明天早朝我便奏上這一本。你看如何?若世叔的心願是歸葬桑梓,又或有遺言安排,當我沒說。”

陳放還在抽泣,陳萌擦著臉打嗝兒:“嗝,額,那可真是太好了!嗝,這般哀榮,嗝……”

走得越高,盯的人越多,守孝就越不能馬虎。回鄉是必須的,如此一來離京城就遠了,離權力也就遠了。

陳萌自己不是很敢肖想政事堂,但越看長子越是個好苗子,不舍得耽誤他一天。祝纓這個主意是真的不錯。陳巒是從活著風光到死,陳家也可以很方便地在京城居住。

陳萌扔了毛巾,一揖到地:“多謝!”

祝纓扶住他的手臂:“何必客氣?當年我才入京時不名一文,世叔便有厚贈。這是我應該做的。你們先別急著明天一早就走,等我一等,等我奏上去了,看看結果再動身。”

陳家父子一陣感激。

第二天早朝,當朝上說起陳巒過世的消息時,皇帝說明天要輟朝一日,祝纓便趁勢請給陳巒一個陪葬先帝的資格。

陳巒一個八面玲瓏的人,也沒得罪過皇帝,皇帝一登基,他的賀表就到了,寫得極合皇帝心意。陳萌還是九卿之一,陳放是宮變之時守在先帝身邊的護衛之一。

皇帝答應了,命寫了個詔書,其中著重強調了陳放在宮變中的立場。

又對冷雲道:“鴻臚寺要上心。”

冷雲正經地答應了,回來就把這事兒甩給了沈瑛。到得此時,冷雲才想起來,沈瑛與陳巒還是親戚呢?

沈瑛心情復雜地答應了下來,散朝就往陳府跑。陳萌對著他又哭了一場,沈瑛道:“你扶靈回來,在這府裏辦事麽?”

陳萌道:“在家鄉也要告慰一下先人。”

沈瑛有些躊躇,如果在京城裏辦是很方便的,如果回老家也辦一場,鴻臚寺是不是得派人去?他也跑這一趟嗎?

陳萌看出了舅舅的為難,主動說:“您就在京裏吧,我父子自回鄉操辦。返京之後、入葬之前,再來辦一場。”

沈瑛道:“也好。諸般喪儀都有我盯著,必要風光大葬。”

陳萌道:“多謝。”

沈瑛回去準備了,陳萌這裏換了孝服,再寫個謝表給皇帝,祝纓就又來了,與他約定了明天父子倆啟程的時候她要去送行。

陳萌道:“你的事情已經夠多的了,為我們想得也夠周到了。最大的一件事你已經辦了,何必在乎這些小節?”

陳放也說:“叔父才經了那一件事,大理寺也等著您去整頓呢,別誤了您的正事。”

祝纓道:“要是我離開一個月大理寺就不轉了,那我這些年就白幹了。明天沒有朝會,我送完你們再去。”又送了些奠儀、盤纏給他們。

父子倆也大方地接了。

祝纓道:“你們忙,我就不打擾了。”

陳萌道:“既還要回來,就不忙了。原是為了回鄉結廬有許多事要安排才忙亂的,現在不用忙了,我這心裏,我、我才有功夫傷心。”

兩人說了些家常話,陳萌又說接下來就是把全家都搬到京城裏來了,老家安排些人看守等等。又說陳放年紀也不小了,本來打算給他說親,好讓陳巒四世同堂的,遇到國喪推遲了,現在就更是只能延後再議。

陳放聽了,又是一陣難過。

祝纓問道:“哪家淑女?”

陳萌道:“正請示他阿翁,還未有定論呢。哪知……”

祝纓道:“莫急,世叔將來要長眠京師,出了孝,攜新婦祭掃會很及時的。”

看陳萌穩了下來,祝纓就向他告辭,出門就遇到了施季行。

兩人白天在大理寺打照面,晚上在陳府打照面,見面都不自覺地微笑了。

祝纓道:“他們父子正在打點行裝,快去看看吧。虧得你今天來,明天他們可就要走了。明天我約了給他們送行,公務你多擔待。”

施季行道:“好。”

……——

次日,皇帝輟朝,祝纓送陳家父子出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