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6章 變化(第2/4頁)

鄭熹擺了擺手,帶一點矜持地道:“我呀,還差那麽一點兒呢。”

祝纓道:“我倒還奇怪,您那一點兒去年末已經補齊了,怎麽還沒動靜呢?”

“哪裏齊了?”

“陛下的信任。”祝纓說。有能力的不一定能做丞相,但得不到皇帝信任的,一定做不了丞相。除非皇帝不得不給這人加九錫,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。

鄭熹早早與趙王有勾兌,在魯王謀逆的時候又被派去迎接太子還宮,半年來又兢兢業業,沒有把皇帝欺負得太狠。在現在皇帝位置上,出於平衡考慮,劉松年是先帝系、王雲鶴和施鯤算是仕林。鄭熹是勛貴,與皇帝關系還不錯,怎麽也該引入一個他。

其他條件相對於“信任”反而不那麽重要了。祝纓算著,怎麽著也該輪到鄭熹做丞相了。

鄭熹笑笑:“有什麽好急的?我現在管著京兆也挺好。”

祝纓也就不再提了。

當天,祝纓設宴招待鄭家父子,鄭熹看到了蘇喆和祝青君,聽到祝青君的名字的時候還愣了一下,看一下這孩子的年紀,覺得不太像是祝纓的女兒。祝纓對他講是花姐的學生,給她一個姓,在當地不受欺負。

鄭熹道:“又心軟了。”

祝纓笑笑:“大姐說心比我軟得多了。”

鄭熹知道祝青君也是學醫之後,說:“不錯。”他有心問祝纓成家的事,不娶妻,納房妾也是好的。三十好幾了,不想著留後嗎?話到嘴邊,他又咽了下去。

…………

吃過飯,鄭熹與鄭川回家,祝纓送他們出門。

父子倆有了點酒,坐車回去的。車上,鄭熹接過熱毛巾擦臉,對鄭川道:“以後對他要更加禮貌。”

“是。”

“世事難兩全。一個人,想要他能幹,就不能要他萬事都能你聽的。想要他聽話,就別指望他能幹。只能取其一。不要用看庸人的眼光去評價能人。”

“是。明天拿到卷宗,臨行前我還想再來請教一些事,可以麽?”

鄭熹笑笑:“我管得你太多啦,也不必事事都問我。想做就去做。”

“是。”

父子倆一路走一路說話,很快就回到了府中。

那一邊,祝纓回來把彭思劭的材料默寫了個大概。彭思劭就是之前太子到大理寺的時候感慨過的那個人,有能力,但不幸站錯了隊。

次日,把寫的東西交給鄭熹,鄭熹就去打發兒子準備了。

等到落衙,她就趕去了王雲鶴家。

王雲鶴愈發的忙碌,聽說祝纓過來,道:“大理寺近來沒什麽事吧?請進來吧。”

祝纓又進了王雲鶴的書房,這書房比之前有了一些改變,一側的墻上掛了面輿圖,上面標了幾個圈。

祝纓往圖上看了一眼,王雲鶴也不隱瞞,問道:“如何?”

祝纓道:“在您面前逞心機是自取其辱了。地方都不錯,您是想借著陛下動手趁機做些事情,是也不是?是想變法嗎?”

王雲鶴道:“胡說,怎麽就變法了?我是整頓。”

祝纓道:“那您這事兒幹得可不太好,容易玩兒脫。”

王雲鶴認真地問:“怎麽說?”

祝纓道:“已經有人看出來您的打算了。”

“那又如何?也是要做的。”

因為是對祝纓,王雲鶴又多給她解釋了一些:“事情比你想得還要糟糕一些,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啦。這兩年的財賦比往年要少,各地報災反而多了起來。邊境也不太安寧,南方還好,西番與胡人頗有些想法。現在做還能和緩些,再拖下去就只有下猛藥了,到時候局面會更難看的。”

“您的計劃到底是什麽樣的呢?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換人?容易人亡政息。只有成了制度,才能持久。我不信您不知道這個道理。”

王雲鶴狡黠地一笑:“想問我要洋洋灑灑的一篇論政若幹條,那你是看不到的。那種東西,拿出來就是宣戰。我不說,只做。試一試,不行就退半步,過一陣再進一步。天下,不能亂啊。”

祝纓道:“您還賣關子。拿陛下開路,再抑兼並、清吏治,您這好像差點味兒。”

如果是別人,做到這樣,祝纓得說他有心,換了王雲鶴,又覺得他應該不止於此。

“治大國如烹小鮮。”王雲鶴說。

祝纓道:“不如先幹點能看得見的,趁這個機會每年都開一次考試,給它做成慣例。”

王雲鶴道:“京城這麽多人遊學求官,又有多少人在吏部外面排隊等著補官?就算考上了,也是排隊等。為什麽?”

祝纓沉默了一下,道:“要說這個,您比我清楚。各衙司還經常不滿員呢,水深。”

到目前為止,官員推薦、蔭子孫的數量是相當龐大的。攏共就那麽多的職位,已經有人占了,再讓人吐出來,必要招人反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