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6章 新官(第2/3頁)

兩人將名單敲定,知會姚臻之後,再一同奏報給皇帝。

從梧州拿走一個用得順手的別駕,政事堂也就痛快地同意了祝纓所舉薦的趙振等人。因祝纓曾帶四人進京,王雲鶴見過四人,吏部很快發文往梧州,給了這四人官身,乃是各“諸侯”討價還價裏,最早被兌現的一批條件。

驛路快馬在寒風中自京城一路南下,文書到達梧州時正值新年。

……——

今年章別駕不在,祝纓坐鎮刺史府。

這個新年的氣氛還算不錯,朝廷要多征稅,祝纓先出了告示,將情由與本地百姓說明,又下令除此之外,本州不再加稅,然後再開始收取。

稅多收了些,但因梧州近來糖坊等的收益以及宿麥的種植,百姓生活尚可,除了偶爾幾個管不住嘴的說兩句,並無更多的不滿。

祝纓打算燈節的時候讓州裏好好熱鬧熱鬧,同時也在琢磨鹽的事情。她早有心降低梧州的鹽價,只是一直騰不出手來。

鹽鐵官賣,比糖更加不可或缺,利潤豐厚,一個不慎百姓不能獲益,卻喂肥了蠹蟲。若能有一個合適的法子將鹽價一降,也能緩解一下百姓因加稅而帶來的不便。還有大半年的時間,應該能辦成,也算她離開之前給梧州留的一點福利。

她取出信箋,準備給幾個刺史寫信,詢問一下情況。他們的轄區內有鹽場,很巧的是,他們都從她這裏拿過麥種。

信才寫了一半,小柳就來報:“大人,京城有公文!”

小柳的臉上帶著一點奇怪的神情,按時間推算此時正是閑的時候,除非大事,否則誰也不會想在這前後辦公。

祝纓道:“拿來我看!”

祝煉接過了公文,捧到案頭,祝纓拆了公文一看,臉上浮現出一絲微笑來——王相公真是公道,趙振等人的告身下來了。

此事稍有一點驚喜,幾個都是實職,過完年就要赴任的那一種。

祝纓道:“來人在哪裏?快,請來一見。小柳,把趙振他們四個叫來!”

小柳道:“荊郎君他們在城內還好,趙郎君可是回家過年去了。”

“那就派人去叫他來!是好事!他們的告身下來了!”

“是。”小柳笑著答道。他很高興,大正月的聽到好消息,誰都會開心。他又悄悄地看了祝纓一眼,心道,跟著大人就是好,興許也能像小吳哥那樣……

祝纓自己也高興,她想在自己離任之前多為梧州栽培出一些官員。只恨不能讓她再任三年梧州!

很快,荊生等家在南平縣的人在一片喜慶中跑到了刺史府。此時刺史府裏已經知道了這件事,當值的衙差臉上都帶著笑意。荊生是荊綱的族親,家裏知道規矩,早準備了許多的紅包,一路發了進去。

待到了正堂,看到祝纓,荊生一個頭叩了下去:“晚生拜謝恩師。”

祝纓上前將他扶起,道:“快快請起。”

荊生仰起頭來時,臉上已掛上了感激的淚水:“若非恩師提攜,晚生哪有今日?”

他的心中也如小柳一般有期盼,小柳的榜樣是小吳,他的榜樣是顧同。本想著沉下心來老老實實聽幾年使喚再探一探口風,哪知祝纓不聲不響給他辦成了。

荊生喜極而泣,連連頓首,祝纓都把不住他,荊生道:“恩師深恩厚德,學生沒齒難忘!嗚嗚……”

荊生嗚咽良久,才在小柳等人的協助下站了起來,看祝纓一派平和的樣子,他又不好意思了起來。

小黃知機,去打了水來給他洗臉,荊生更加不好意思了。匆匆洗了臉,同學汪生、方生也嗚嗚著進來,二人進來沒看到他,見面就是一跪,也是叫一聲:“恩師。”

荊生瞪眼看著兩位同學嗚嗚地感激涕零,覺得汪生說的“學生必恪盡職守,以恩師為榜樣,不辱沒了恩師的名聲”以及方生說的“上報陛下、恩師,中慰父母,下安黎民”比自己說得好。他忙添了一句:“我們都是這樣想的。”

汪、方二人這才發現荊生,不由耳朵發紅。待二人也洗了臉,祝纓含笑道:“終於不負你我相識一場。”

三人又是一番感謝。荊生猶豫了一下,問道:“不知趙振他……”

“他家遠,過兩天也過來。到時候大家一起聚一聚,我有事囑咐你們。”

“是!”

……

趙振到來時,荊生等人已各自回家準備慶祝了。趙振由父母、本族的長輩趙翁等人陪同。福祿縣的人到州城來,總是覺得底氣格外的足。

他們到了門上遞了帖子,很快便得到了接見。

趙翁與趙振的父母激動得話音裏有點哆嗦,趙父一個不小心說溜了嘴:“自打大人叫他過來做事,咱們就常說,福氣快到咱們家了,比別人雖晚了一點,好飯不怕晚,嗷嗚……”

趙母將腳從丈夫的鞋子上又碾了一碾默默地移開,後悔踩得晚了。她的裙擺挨著他的衣擺,一疊,又散開了。趙父忍痛忍得面目扭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