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4章 雷池(第4/5頁)

王家管事一旁捧著帖子等墨跡變幹,一不小心瞅了一眼,死忍著才沒笑出聲來。催稿債催到了相公頭上,也是有趣的。

將帖子交給管事,祝纓便離開了。今晚她全都空出來了的,現在不如回家,什麽都不幹,就歇一歇好了。

還沒走多遠,後面有人追了上來:“祝大人,請留步!”

祝纓籠住馬,回頭一看,卻是劉松年的仆人來了:“祝大人,王相公與我們家大人有請。”

主人家幾十年的交情,王家管事對劉松年也是熟悉的,知道這兩位在一起,如果是放松一點也喜歡一些小插曲。譬如將這催稿的帖子拿過去,又值得兩位老人家評說幾句。眼看劉、王二人日漸緊繃,有點新鮮事活動活動也挺好。

他拿了帖子到王雲鶴書房外面,問一下裏面是不是議大事不讓人聽,到了一看,兩人正下棋擡杠,他就把帖子拿了進去。

劉松年就大笑:“人走了嗎?把他追回來了!哈哈哈哈!你催他的麥稅,他就催你的稿子!有趣!”

祝纓被拽了回去。

重新回到了王家,祝纓熟門熟路去見兩位老者。一進書房,劉松年也不故意為難她了,拽著她說:“快來快來,催老王的債!”

祝纓笑道:“不敢不敢,明天再交也是可以的。”

劉松年也笑道:“我在這裏,就幫你催,今天,就今天。”

王雲鶴一笑,抽開抽屆,從中拿出一張箋紙來:“你們看,這是什麽?”

劉松年發出失望的聲音。

王雲鶴說劉松年:“你的呢?”

劉松年道:“我現在寫都成!”

“寫來。”

劉松年文不加點,須臾寫就。祝纓將兩篇稿子一接,只見文風雖有不同,卻寫得簡潔明了,並不堆砌詞藻、滿篇典故。與識字課本的主旨十分相合。

祝纓向二人道謝,道:“原本這勁頭已經過去了,有二位這兩篇,會有更多人看重這本書的。嘿!又厚了兩頁!”

攏共十幾篇的識字課本,再加上序、跋、目錄、封皮,說是書都寒磣,全加起來不到四十頁的小冊子。又多了兩頁,那是大大的增益啊。

劉、王二人都笑了。

王雲鶴道:“勁頭已經過去了?”

祝纓道:“差不離吧。您還不知道京城?新鮮事兒一件接著一件的,後浪推前浪,這兩天同我講識字課本的人就只剩前幾天的零頭了。真上心的人不太多,也就前兩天同裴少尹說話,他留了幾本。又有魯刺史……”

“這人我怎麽聽得耳熟?”王雲鶴問。

祝纓道:“您沒記錯,就是他。年前遇著了,就去拜了個年。去國子監探望梧州學生的時候順便又看了一下他那兒保送的學生,看著一個年輕人討去當給福祿縣當縣丞了。”

王雲鶴微笑:“合用?”

“我看行,”祝纓說,“是做縣丞,不是縣令。縣令也有點愁人呢。”

劉松年道:“尚培基不是已經滾蛋了?還有什麽愁的?”

“我不愁怎麽弄走不好的人,我愁怎麽弄來個合適的人。唔,我有個小心思,說出來您二位給掌掌眼?”

“說吧。”王雲鶴道。

“我去吏部看了一下梧州、呃、原南府的官員履歷之類,又借閱了往前二十年的,發現這些官員裏,吏部分派官職,總數上北方人多,但是能留下來幹到三年或者三年以上的,北方人占不到一半兒,底下幹事的多半還是南方人。吏職幾乎都是南方人,再有一些由吏累積升做小官的,就經年累月在南方人在幹。

北方人來,來了就想法子走,又或者死在路上,或者到任之後報疾病的不少。

也不能全怪人家,它要是個好地方,朝廷也不能拿它流放犯人。

也有人想幹卻囿於種種困境。北方到南方,第一是水土不服,第二就是語言不通……”

劉松年道:“說結語。”

“能不能增加一些南方士人做官的名額?”

王雲鶴的眉頭皺了起來。

祝纓道:“南方人不比北方人笨,給人家多一點機會。”

劉松年直白地道:“朝廷制度,不可輕易更改。這一句話說出去,你知道會有什麽後果嗎?這裏多了,那裏就得減。北方人吃了你!這是搶權!你這是結黨!”他最後五個字說得小小聲的,好像怕給王雲鶴聽到了一樣。

“我還市恩呢!我悄悄安插人才叫結黨營私,請朝廷斟酌是請朝廷收南人之心。我建言,朝廷拿大頭,我跟著沾點光也不過分。”

“南方的租賦也上來了,”祝纓接著說,“前稅之上,宿麥也開始收稅了。再有糖稅,也是一筆。稅賦多了,得給點兒賞吧?不要南人多於北人,只要朝廷多看一眼煙瘴之地。”

王雲鶴道:“不行,第一,按你說的。南方田賦還是不及北方多,只是稍有起色,還不穩。你得收獲穩住了,才能說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