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1章 心機(第4/5頁)

鄭熹笑個不停:“那有這樣自我貶損的?不用怕。”

祝纓道:“不是自我貶損,是真的。以前真是個蝦米,現在漲大了一點兒,也還不夠大。一個外任的官員,下一步還不知道是個什麽樣子,心裏沒底的。這個京城,要說市井,離開十年我也能揀得起來。朱門之內我是什麽也不知道。”

“也不能一直避著朱門走!”鄭熹說,“朱門之內也不太難,你回來就知道了。”

“回來?不是換個地方?”

鄭熹道:“還奔波?再不回來,這京城你就更生疏了!”

“那也是接著熬資歷。”

“熬資歷怎麽了?誰不得熬?早熬一點兒對你有好處。”

祝纓坦誠地說:“我怕回來之後我應付不來這亂局。京城就是個大磨盤。”

鄭熹道:“那你就做磨盤。不就是諸王嗎?諸王,也得看大臣。陛下這幾個兒子,也有湊熱鬧的,也不是人人都不好,你自己不要亂才能看清楚。”

祝纓道:“那您——相中了誰?不會是皇孫吧?要準備什麽?”

鄭熹也不說場面話,而是直言:“不是他。”

“咦?”

“他沒用。如果有什麽姓丁的人聯絡你,別理會。”

祝纓道:“好。那別人呢?還是誰的話都不接?”她盡力問得仔細一點,就像她說的,底下的事兒她門兒清,再往上她之前從未接觸過。經史是讀了一大堆,想也知道除了記載下來的事件,又有多少謀劃隱在陰影之中。

比如尚培基,外人只會說是他老婆運氣不好,仆人在梧州會館撞到了刺史,然後拎了一串粽子出來,斷送了他的仕途。沒人知道祝纓早就討厭他了,是故意去的梧州會館,項大郎已隱諱地向她告了狀。

鄭熹道:“接了之後你要怎麽辦?你還沒回來,就聽陛下的,陛下沒表態,你就誰也不親近,回來之後再說。你看好哪一個?”

“我都不熟。”

“不用熟。”

“要說,皇孫最劃算,可惜不能由著您安排。那就不劃算了。”

太子妃姓丁,但是眼前這個皇孫不是太子妃親生的,皇孫親娘出家做女道士去了。天子幼沖,對大臣來說算是好事。

前提是“天子”。

爭位的時候如果手上握的牌是個小孩兒,還不算太差。如果這小孩兒身邊的人不太靈光,那就趁早放棄吧,容易壞事。年紀小,是不可能與母親隔絕的,握著皇孫的人是太子妃。鄭熹已經為她頂過一回缸了。

鄭熹道:“看得還算明白。其他人呢?”

“我離得遠看不清,您要問我就只能說,想看一看他們是怎麽攏人的,又能攏到哪些人。”

鄭熹笑了:“私下的事能告訴你?能看到的都是明面上的,現在打明牌的就是個大傻子!還是要回來,別再想著再任三年的事了!頭胎是好的,當爹的得自己先過好了,才能保住這個頭胎。”

祝纓道:“好。”

…………

祝纓沒能從鄭熹口中問到一個確切的答案,她還真看不出來鄭熹在這件事中的立場。

她下午又在京城裏晃了一圈兒,往駱晟的府上去了一趟,謝他關照了蘇喆他們。永平公主府前車水馬龍,駱晟比在鴻臚寺還要忙。祝纓在這裏就沒有什麽優待了,她遞了帖子,眼見來的人太多,便從駱晟家離開了。

到得晚間,戴瀛又來了。

他也帶了些禮物,沒有孟弘那麽誇張,祝纓同樣沒有收。

戴瀛道:“您是朝廷大臣,我這樣上門索要,是蠻橫無禮。要是讓殿下知道了,該說我的不是了!”

“我最羨慕能讀書的人了,”祝纓說,“我以前自己也沒幾本書,就說,以後我要是有錢了,一定不能吝嗇。讓願意讀書的人有書讀,是我的心願。”

戴瀛一定不肯。

祝纓道:“那您就把這些舍給哪處施粥的寺觀吧。”

戴瀛一陣嘆息,又誇贊了祝纓幾句,祝纓道:“慚愧,也不是為了別人,不過是想自己心裏好過一點兒罷了。”

戴瀛拱手道:“大人真是我輩楷模。”

聊了幾句,戴瀛見也聊不下去了,拿了書,識趣告辭。

年前,祝纓就只與這兩位王府相關的人有了一點聯絡。轉眼就到了除夕。

祝纓有資格去宮裏吃飯,吃完飯再回來守歲,次日一大早去朝賀。蘇喆等人因在皇帝面前露了一個小臉,也有幾個人關注。朝賀畢,祝纓就帶著他們四處拜年,履行了帶他們看更熱鬧的承諾。

蘇喆當天不想回四夷館,幾個小鬼也是一個意思,祝纓就將他們帶回了自己家。安排郎睿等人與祝煉同住在張仙姑的屋子裏,蘇喆則住到花姐的屋子裏去。

蘇喆好奇地道:“這裏怎麽這般小?”

祝纓道:“我窮。”

蘇喆聽了就笑了,以為她在開玩笑。因為別業很大,府衙也不小,怎麽看祝纓都不像是個窮人。蘇喆道:“過年不是不能說不好的字眼嗎?分明是節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