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9章 交際(第4/5頁)

吳家一家都高興,這樣可以互相照就了。

祝纓對老吳道:“這下可以放心了吧?”

老吳憨笑。

祝纓也失笑。

……——

老吳之後,又是另一個早就約好的人——陳萌。

兩人約好了辦完正事要小聚的,陳萌還打算給祝纓多介紹一些熟人。這些熟人裏,有一些人譬如賈刺史,還是陳巒親自給雙方搭的線。見著陳萌,也都催促陳萌要擔起責任來,將大家聚一聚。

陳萌對祝纓也是高看一眼,他親自來了:“日子到了,你可別忘了,就在我家裏!”

他那家是陳巒做丞相的時候的相府,地方大,位置好,門前的拴馬石都比別家多幾根,合適這樣的聚會。

祝纓道:“忘不了。”

陳萌道:“都是自己人,不必拘束。”

祝纓也就著便服,與陳萌往陳府去。陳府她是來過的,如今真有點物是人非了。祝纓道:“大郎過年不回鄉,世伯要寂寞了。”

“他有孫子就忘了兒子了,樂得不理我呢。”

宴設在大廳裏,他們到的時候已有人到了,一人一席,歌舞升平。

祝纓往末席去坐,陳萌卻叫了一聲:“三郎,來。”他讓祝纓坐在他的左手邊的位子上。祝纓十分推辭,賈公道:“該著你坐的!我們要是現在就搶著坐,就是不識數啦!”

祝纓道:“這是……”

都是“自己人”賈公也就不客氣了:“這裏面,也就只有大郎與你,前途無量啊!”

祝纓道:“惶恐惶恐。”

陳萌笑道:“你來,你來。”

祝纓還是在末席坐了,說:“前途太遠。顧不著眼下的人,就到不了遠處。我最幼,資歷也淺,怎麽能爭這個先?”

說話間又有人到了,不多會兒人就齊了。他們重新敘了座,祝纓還不是最末,因為還有一個別駕、一個長史在她的後面。除了主人陳萌,客人一共六個人。

陳萌笑著搖頭:“來!”

女仆魚貫而入,上了新肴。祝纓不飲酒,陳萌給她上了蜜水。他們說著些自己轄下的事情,賈公說:“某縣令真是傻子!”

另一個一王別駕就請教這個縣令準確的名字的來歷。

刺史們紛紛感慨縣令還是很重要的,手下出一個蠢縣令,真是愁死人!賈公又問祝纓遇到過沒有,祝纓道:“也有一個。”把尚培基給說了。

陳萌搖頭道:“還是根基太淺薄。”

另一位吳刺史道:“也是腦子不好使!”

他們又說一個好縣令得是什麽樣的,陳萌指著祝纓說:“三郎這樣就極好!”

祝纓謙虛了幾句,說福祿縣到現在也不能算是富裕。

賈公道:“以前更窮啊!你的本事大家都看在眼裏,必是前途無量。”

祝纓道:“又拿我打趣了,再這麽說的,得罰酒三杯。”

王別駕搖了搖頭:“你當我們亂說的?那可不是!咱們這些人裏,也就你們倆能進皇城。”

祝纓問道:“我年輕,不懂這些事兒,還請您賜教。”

他們都笑了,賈公道:“你幾品?”

“從四。”

“我從三,你瞧瞧朝廷中樞裏,有幾個從三的位子空著給我的?再往上就更難了。進一個,就得出一個,出誰?都說由青到紅難,紅了之後也不容易!你們就不同了,大郎,家學淵源,陛下也惦記著他。你年輕,地方上政績斐然,相公們又青眼相待,現在進京安排得下。地方上幹的再好,不在陛下眼前也沒用。還是要進京。”

陳萌道:“我們也是說不準的,這些事得看機緣。沒有機緣,就在京外各地任上來回轉著。我已預備好了再轉個十年了。”

這話不假,外任刺史雖然肥稱,想進一步必得進京。刺史已算高官,皇城哪有那麽多的高位虛席以待?

朝廷小官,幹到死了拉倒,朝廷高官,也得七十才能休致。人生七十古來稀,能活到七十的也不是特別多,還是有人死在任上。官太高的,又舍不得休致,恨不能死在官位上。

所以許多刺史是一直在刺史任上輪著轉,轉到死了算完。一些別駕、長史也是這樣。

祝纓不由想到了魯刺史,自己做縣令的時候他是刺史,自己做刺史了,他還是刺史。不是能力欠缺,還真是……命啊……

賈公突然問祝纓:“聽說,陛下看中老弟你的一本書?”

祝纓道:“是識字課本麽?不是我的書,是劉先生寫的。”

“哦!識字歌。”陳萌說。

祝纓說:“對。”又給幾個人解釋了一遍。

陳萌道:“你手頭還有麽?再給我幾本,成不?”

賈公等都討要,因為根據消息,皇帝對這本書還挺喜歡的,讓收好了,又多給劉松年賜了一套文具,都是貢品。又將一部禦制的新書賜給了劉松年。施相公也讓人找出那本書來,讓他得意的幾個門生讀一讀,以便與皇帝說話的時候萬一提到可以接得上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