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5章 刺史(第2/6頁)

同時問祝纓,想不想調動一下?

鄭熹之前對祝纓的想法是,先在外面攢成了政績、經驗和聲望,再回來。祝纓是他的心腹中升得最快,在地方上幹得最好的,幹到地方官的上限刺史再回京劃算。現在這些事讓鄭熹意識到,離京城太遠,還是不行。即便要幹地方官,也得離京城近一點才行。

就像現在,通個信都不方便。非緊急軍務,來回一趟快的也得將近一個月,私人信使兩個月打個來回都算快的。如果是正常走路,單程就得兩個月,還是個不耽誤趕路的前提下。之前沒覺得,是因為祝纓還沒攤上事兒,現在遇著了。

鄭熹也毫不諱言,祝纓雖然吃苦,升得也快。這個年紀,這個品級,紮眼,前途無量容易被針對。

信寫完,鄭熹這次依舊讓甘澤跑這一趟。同時,他又讓人盯一盯段琳,看看他在幹什麽。

……——

段琳去了卞府。

卞行的兒子娶了段琳的女兒,現在全家都到了京城。卞行以前在地方上任職,他也任滿了,也在謀個新職務。地方上做到刺史的人,此時是很想進京城朝廷裏的。卞行在地方上的收益頗豐,在京城已置了一所宅子,帶著全家遷入。

卞府門前,段琳在馬上醞釀了一下情緒,才慢慢地下馬入府。

卞行親迎,將他請到正堂裏坐下說話。

段琳道:“卞兄,慚愧呀。”

卞行問道:“怎麽?”

段琳道:“我一說話,必有人唱反調的。”

“鄭七?他果然心胸狹窄!”

段琳道:“他要成事不易,壞事卻是容易的。你的事為他所阻,已是不成。為今之計,不若再謀一任外任,免得賦閑太久,被人忘了。”

卞行道:“這……”

段琳道:“那小子毒得狠,被他盯上了可不是什麽好事。東宮薨了,他一肚子邪火沒處發。是我連累了卞兄呀!”

卞行道:“這是哪裏的話?是鄭七為人偏狹。”

段琳又再三致歉,似乎不欲提到鄭熹對他的家人做的一些事情:“他如今重又得意,己是尚書、女為王妃,此時宜避其鋒芒。”

卞行點了點頭:“唉,是我的運氣不好。”

段琳道:“眼下倒有一個機會……”

“哦?”

段琳道:“卞兄知道冷侯的兒子嗎?”

“誒?那是誰?”

段琳道:“他從刺史任上回來了,他那兒的位子正空著。”

“是哪裏?”

段琳道:“地方遠了點兒,但是對你正好。妙的是,轄下有一個南府,知府是鄭熹的得意門徒。你去了之後,仔細查一查這個祝纓,查他的不法之事,只要你查出來了。到時候我再舉薦你,鄭熹再阻攔就是他挾私報復,咱們也有話說。”

卞行看了段琳一眼,道:“看來,我不去是不行啦。既然你都安排好了,說不得,我也只好拼了拼這把老骨頭了!”

段琳忙說:“聽著雖遠,那是對流放的人說的,你是去做刺史,與他們自不相同。”

卞行在肚裏算了一下,鄭熹阻撓或許是實,段琳的算盤也是打得叮當響,不過段琳說得也有一點道理。他說:“好。”

段琳道:“既如此,我便盡力為卞兄一試。”

“有勞。”

又過兩日,段琳再次登門,作出一副生氣的樣子,急匆匆地往卞府內走。

一見卞行,迎頭就說:“卞兄!我可真是!鄭七這廝,真不做人!”

卞行道:“怎麽?來裏面坐下慢慢說。”

段琳黑著臉道:“他連一個刺史也不想要你做呢,只因你是我薦的人!”

卞行的眉頭也皺了起來,鄭、段兩家的恩怨他知道,把他給怨成了個池魚可就太過份了!他說:“這也不成?他憑什麽?”

段琳苦笑道:“他那個寶貝疙瘩放在南府,可興了不少的事呢!朝廷也表彰了幾次,什麽宿麥、羈縻,哦,有一件事你一定是知道的——每府保送學生二人入國子監。都是人家的功勞,不想叫你去享這福呢。”

卞行怒道:“這是什麽道理?上司下屬,從來不都是如此的麽?難道我做刺史,為了不叫別人領功,就要朝廷不設政事堂?否則就是丞相奪我的功勞?”

段琳道:“卞兄,息怒、息怒!氣壞身子無人替。”

“哼!”

段琳道:“此事因我而起,我必盡力!卞兄,這個刺史,我一定為你爭了來!可又怕你到了之後,被那姓祝的小人所坑害。”

“我會怕他?!”

段琳低頭想了一下,道:“若卞兄心意已決,我再為卞兄爭上一爭。開弓沒有回頭箭,卞兄真打定主意了?”

“當然。”

“好!”

段琳離開卞府之後並不急著催促皇帝還有卞行這件事,也不往政事堂去。政事堂把禦史調離,已透出了一絲不滿來,他也不去觸這個黴頭。再等幾天,風頭過去了之後再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