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3章 蠶食(第3/7頁)

雖然進山一趟不容易,但那是單打獨鬥,現在有她帶著大隊進去,第一是安全,無論是路上的野獸、山匪,還是抵達之後與各族各家產生了矛盾,商人存活的機會大大地增加了。第二是信譽,毫無疑問的,跟著官員出去,約等於有了官府背書,做生意也會順利不少。第三是成本,少了自己探路的花費。

於祝纓,她固然可以一紙政令就讓商人賠本壓價換她的好處,不過她不打算這麽做,大家都賺一點才是真的賺。

她自己計算了成本,又詢問了項樂、仇文,再根據自己在集市裏蹲點、街上跟人閑逛打探,對物價頗為了解。她也不跟這些人廢話了,叫了人來就定個價。如果覺得不可行,那就退出,她只帶認可的人進山。

她做了一件此時官員幾乎不太會做的事情——與商人開會。

定完了價,她又命人取了一整套的量器來。朝廷確立統治的標志有許多,頒布度量衡也是其一。每個州縣的集市裏,都有一套標準的度量衡,即尺、秤、鬥之類。買賣的時候覺得對方秤不準,可以拿去復稱。

祝纓想將這件事辦好,頂好就是定個標準,以絕悠悠眾口。就像選拔考試的糊名,鄒進賢再活躍、名氣再大,考個第三,保送就沒他的份兒。可以懷疑考官水平不行,不能懷疑舞弊。

然後是擬定路線,這一趟來回還是二十天,從南平縣出發經過思城縣的一個角,進入到塔郎縣。塔郎縣有榷場,在這裏不必多做停留,只在“縣城”即塔郎家大寨停一晚。接下來是過那位山雀嶽父的領地,在那裏的大寨裏停一天一夜,接下來是喜金家,最後不走那道山谷,而是從喜金家穿過去,直達藝甘家附近的營地。

號稱是去“秋遊”,商人是自發跟著她的,所以路上並不作很久的停留。商人們在短暫的休息時間裏如果想要做一點交易,她也不攔著,但是必須得跟她到營地,還得留足貨物。在營地沒賣完的,回程再接著賣。

她自己也攜帶了不少的東西,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就是糖。她自己也預備做一些買賣,營建一座城池是要許多錢的!開荒招人都是花錢的勾當,將南府掏空了堆自己的莊園有點缺德,借南府的雞生新城的蛋是最好的辦法。

反正一應公廨的收入都是她的,這一筆作為本金,對她來說也差不多了。她現在最缺的是時間,南府知府的第一個任期快到了,接下來還能不能再留下來還不一定,她是從福祿縣令直升的這個知府,這樣的例子本來就不多,時間很緊了。

祝纓先親自將範生、張生與小吳送走,她親自將三人送到府外。衙役們各捧著一只大托盤,上面是極厚的大氅,與一堆銀錠。

祝纓道:“京城氣候與南府不同,務必再三小心,你們生病了,家裏人也擔心的。”又囑咐到了京城要好好讀書,不可被繁華迷了眼睛。雖然他們是保送生,但是國子監也是有考試的,如果太差了,也是會被趕出來的。國子監每年都有不合格的學生被黜退。

當然,祝纓沒告訴他們,一般情況下,有祖蔭人的不會被退學,但是範、張二人沒有祖蔭。

一切都留給他們自己去體會。

二生拜別祝纓,揮淚告別的家人,乘上了南府給準備的車,小吳騎馬跟著,連同他們的行李一同送往州府。

祝纓這裏,也帶著準備好的人出發了。

……——

祝纓這次的隊伍尤其的長,她攜帶了答應給郎錕铻的麥種等物,又有自己的護衛、從梅校尉那裏借了一百兵士。她還要準備這些人的糧草。商隊自不必說,商人也有自己的貨物。他們初次攜帶的貨物都不太多,大多數用馱馬而不是車。

這個祝纓非常的理解,她上次用車,行在山間頗吃了不少苦頭,這裏的山路遠不如用馬或者有些地方用牛。路上好走,載物也不算很少。還有些商人還用一種獨輪車,使夥計推著,攜一些山中緊俏的東西,再背一些山貨出來,利潤不少,賺的辛苦錢。

祝纓也是如此,用一些馱馬、驢騾之類,另有幾輛輕便的小車,不用載重大車。她又讓人弄了幾條狗帶上,沿途做警戒用。

彭司士私下與張司兵也嘀咕過,以為知府大人的用意是禿子頭上的虱子——他就是要有個羈縻獠人的功績。

既然是上司所求,這個上司也還夠意思,彭司士也就給祝纓也準備工匠,安排了一陣推獨輪小車的役夫擔著幹糧跟著她進山。

祝纓也笑納了。

梅校尉以前罵小白臉,這會兒又很支持祝纓了。祝纓要一百人,他就給了一百人,還給祝纓送行,說:“大人一向高深,此行必有緣故,我就等著大人平安歸來啦!”

祝纓笑道:“好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