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7章 糖坊(第4/6頁)

郎錕铻無奈,道:“那好吧。我給你留一個位子。”

仇文道:“不用的。我也不知道我接下來想幹什麽,你還是留給別人吧。”他心裏有一個隱秘的願望,這話對誰都不能先講出來。

郎錕铻只好拜托了他最後一件事:“如果要再寫什麽東西……”

仇文道:“我幫你寫。”

郎錕铻笑道:“好兄弟。”

他聯絡了這二人,轉天也向祝纓告辭,回到他的寨子裏準備接下來的事情了。他得擬定個官員的名單,然後交朝廷來批準。這不,馬上就要用到仇文了!

仇文不得不中止了在府衙裏的學業,暫時跟他回到山上,助他處理一些簡單的文書類的事務。

…………

兩族的人一走,祝纓馬上就忙碌了起來。

先是糖坊。

房子不用現蓋,手上就有,不過現在要保密。然後是木匠等,都是熟手,之前也給唐師傅做過工具,連圖紙都是現成的。

祝纓召來木匠,道:“不要原來的那樣的,要做大些,做成這樣!”她畫的圖比較簡單,從榨汁的工具開始,都要求大一些,又跟鐵匠那裏訂鍋買鍋,又訂特制的扁平勺子,等等。

糖坊還要改進,要有存放甘蔗和糖的倉庫,還要有狗、有守衛。地方要大,她主要就是想要個“大量、低價”,唐師傅這一點做得非常的好,草木灰等物廉價易得。

她又將唐師傅的流程給分解了,不要一個工匠做全程。作坊分成幾個區,有專門榨汁的,有負責過濾的、有負責脫色的,還有負責最後成品的。

成品也要分成幾類,同樣分給幾個不同的工匠負責。管哪一樣的就單管那一樣。

祝纓又翻看了小吳那些記錄,雖然越往後越潦草,前期還是比較認真的。也不能很怪小吳,一件總也不能成功的事,人都是越往後越沒耐心的。她卻從中又品出一點味道來,糖要是想定型,都是在還軟或者還是稠漿的時候。

她的想法仍是由著一塊一塊壓出花紋的紅糖塊而來,只要有模子,做成什麽形狀不是做?從塔郎家兒子來看,不過是變個形狀,新鮮感馬上就不同了。得弄更多的模子才好,如果弄出更大的模型,想必有很多不差錢的土財主、豪門大戶會喜歡的。

就看會不會賣了。

紅糖白糖飴糖都是甜,除了甜味之外又有點別的不同,糖是不是還能弄出別的味道來?

她打算等唐師傅他們走了之後,自己試這個。唐師傅的小心思她約摸能看出來一點,也能猜著幾分,強扭的瓜不甜。她也不怕唐師傅走後搶她的生意,誰擠兌誰還不一定呢。

府裏的事務她都有安排,需要她親自處理的並不多,她便一頭紮進了糖坊中。

知府親自督辦,工匠們也不敢怠慢。祝纓平素愛惜民力,從不過度征發,工匠們幹活的時候興頭也高。幹活的時候照例是不禁聊天的,有人說:“大人要弄這個做甚?要糖,或買或征他們匠人做就是了。”

也有人說:“大人要做什麽,哪是我們能弄明白的?趕緊幹完了,好接活計去。”

他們都猜不到祝纓是要做這項買賣,祝纓也不會親自去做這個,她還是照著賣橘子的思路,只賺房租等費用。工藝、買賣,還是要讓當地人自己來幹。最開始,還是得選“聽話”的人來辦這件事。

糖的需求量必然是比橘子更大的,這樣能有更多的人有生計。

最需要體力的榨汁也不必全用人力,則婦女也可以幹。余下的活計雖然需要體力,普通健壯的婦人也能做。如此一來,像家裏那幾個寡婦一樣的婦人,即便沒了丈夫、沒有土地,也能有個去處養活自己。

此外一個問題就是甘蔗的種植也不能過份侵占耕地。好在稻麥兩季,能夠騰出一些土地了。物產又多了一項,頂好再開設個南府的同鄉會館,之前那位盧刺史,種麥的事兒欠自己一個人情,正好拿來用。

會館也還得是本地富商、士紳去辦,這次她更有經驗了,從一開始就吸取福祿的經驗教訓,讓主持者輪流當值,以防一家獨大。

糖與橘子不同,運輸的時候不必太考慮腐敗黴壞的問題,可以賣得更遠!

祝纓看了看項樂,道:“你大哥做家裏的買賣,你和三娘有什麽買賣做不?”

項樂道:“我們都將本錢交給大哥經營。”

祝纓道:“那我再給你們一樣買賣,你們用錢贖買。”

項樂用心聽了祝纓的話,小聲地說:“好是好的,別人會不會說大人任人唯親呢?”

祝纓笑道:“不然呢?總歸有個親疏遠近。一開始頂要緊的,交給別人我也不放心,你盯著。先賺它一筆之後,再將制法傳授給鄉親。”

項樂道:“既是大人的安排,小人聽命便是。制法是大人花了心思弄出來的,要傳授也該讓他們領大人的情。大人要不教,小人也不將制法教他們。且大人說出去,信的人才多。要是由小人來說,還有人擔心小人無事獻殷勤,要挖坑害他們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