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3章 調解(第3/6頁)

仇文心道:那不可能吧?

刀兄與蘇鳴鸞的臉色都不太好,祝纓對蘇鳴鸞說:“你也不用這麽急著趕到我這裏來,這麽些年了,你是沒見過我行事嗎?不,你是因為還有整個阿蘇家,做什麽都要往最壞裏想,這樣很好,是對族人負責。不過呢,做得明顯啦!這兒,這是你去府城的必經之路嗎?我說過,你不負我、我不負你。怎麽還這樣呢?”

蘇鳴鸞唯唯。

祝纓又對刀兄說:“都說你是個沒有禮貌的人,你也表現得很魯莽,自從咱們見面——在她家寨子外面的那次不算——你並沒有做過無禮的事、也沒說無禮的話。你心裏清楚得很!你也怕,怕我給她糧食、給她兵器,怕我幫她。這樣你的部族會受傷。”

刀兄臉色微變,身後的人已是一臉的憤慨。

祝纓又對顧同道:“上酒。”

仇文聽她在三種語言之間切換自如,心道:這醉的比別人醒的還利落。

祝纓道:“人都有自己的想法,我也不要你們凡事都跟我想的一樣。我到南府之後就聽說了以前的恩怨,你們對官府有戒備,這才是人該有的想法,要是什麽都不記得,我才要懷疑你們是怎麽活到現在的。”

刀兄道:“你是個說實話的人。”

祝纓道:“當然。她阿爸在世的時候,我就說過,我不會幫著一家去消滅另一家,我現在還是這個話。那樣幹的人,一定會再有另外的辦法,將你也消滅掉。我有的是辦法讓你們互相放血,但我不幹。我都不做的事情,你們兩家為什麽卻在做呢?你們互相之間的仇恨,比對山下人還要深?你們活人獻祭也很奇怪,這又是什麽道理?”

同行是怨家,同一片地區的不同部族也有點這個意思,但有時候又不全是。這種關系是難以用幾句話解釋清楚的,刀兄便只回答了後一個問題:“天神喜歡這樣的祭品。”

“我不喜歡,”祝纓說,“你喜歡嗎?回家推開門,突然有人給桌子上擺一桌子的人頭,放壞了再疊新的。這樣的神也夠奇怪的。”

刀兄啞然,很難對祝纓解釋更多,這是他們的習俗不是嗎?且也有這個需要。

仇文對祝纓的態度是贊同的,但是他有點不安,覺得祝纓現在說這個是很不恰當的。

哪知祝纓話鋒一轉:“我倒要為你們兩家說和,這些年來,阿蘇家也抓了你們許多人,你們也砍了阿蘇家許多頭。”

蘇鳴鸞和仇文都以為她要說“你們別再互相傷害了”,那樣會讓他們為難的。

祝纓接著說:“你們交換一下吧,將已祭祀過的屍骨交換歸還。如何?”

蘇鳴鸞有些意動,刀兄也在考慮。他們兩個所顧慮的乃是族人,如果沒有祭祀,他們的地位如何保證?如果只是簡單的交換“已經用過的”,倒不是不可以。刀兄又看了祝纓一眼,心道:我確實不能讓他站到阿蘇家那邊,他的要求不算太過份。

蘇鳴鸞心道:反正血已用完,能將一些人頭換回,倒不失是為一件好事。

她說:“既然義父這樣說,我當然沒有異議。不過屍身都在山谷裏。”

刀兄也說:“人頭都在坑裏堆著,人身也不全。你們要,倒也可以。”

祝纓道:“好,那咱們商量商量怎麽換。”

祝纓是早有這個想法的,用屍體換屍體作為開端緩和兩族關系。蘇鳴鸞這邊是血祭,血放幹了的屍體其實已經沒什麽用了,如果本寨的老人的腦袋能夠回來,那是對族人很好的交代。這個提議蘇鳴鸞答應的可能性比較高。

而蘇鳴鸞一旦同意,這位刀兄如果不想被兩面夾擊,他就也只有同意。當然,祝纓不想將人逼到絕境,對方如果想要拼個魚死網破,她也不想讓南府百姓受苦。所以不能讓利基族這邊先交出人頭。

交換中會有一些問題,比如刀兄說的,“人身也不全”,就是他們並不是抓整個的老頭回去現砍。有時候是跑別人家揀胡須多的砍個頭帶出來,身子不要,苦主家就只能拿個身子再跟個木頭雕的腦袋一起下葬。有時候祭祀特別隆重,才會抓個活老頭現殺。仇文的祖父,就是大祭的時候湊數殺的。

人頭用完了之後,他們不至於亂扔,但都是堆到某處一埋,也不會特別的“護理”。因為總有新的祭品到來。

蘇鳴鸞這邊也是,放完了血的屍體,阿蘇家也不重視,山谷裏一扔,野狼野狗之類也會叼,沒腐敗的也散亂了。

祝纓道:“既然我開了這個口,就為你們兩家做個見證。你們各選信得過的人,或十人、或二十人,我領他們去收屍。先利基人往阿蘇寨裏去,再阿蘇家往利基寨裏。如何?”

刀兄與蘇鳴鸞都答應了。

祝纓又說了路線的問題,如果拉著許多的屍首從南府經過,是不行的,山下不興活人祭祀。為此,她願意辛苦一點,陪同他們走山路,從阿蘇縣穿過群山到利基人的寨子裏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