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0章 悲憫(第3/7頁)

不考慮文采,祝纓寫公文是又準又快的,須臾寫就,趙蘇等人還沒回來。

祝纓見回來一些青壯,裏正也回來了,就問一問收成之類。裏正哆嗦著腿上前,雙腿一彎,啪,跪下了:“回大人,今年收成都挺好,還有兩戶人家得了麥種,過一時就種哩。小人家也要種麥的。先前不知道有賊人來,現在知道了,一定警醒。”

祝纓又問了一些村裏的事,說:“兩位都是熱心腸,好心招待人並沒有錯,又受了驚嚇,不要苛責他們了。”

“是。”

趙蘇等人搜村回來,說:“再沒有多余的匪人了。”

祝纓道:“走吧。”

重新上了馬,趙蘇問道:“大人,去哪裏?”

“先把驢歸還失主,再去河西村看看,已耽誤了幾天了,”祝纓說,“王大虎跑到了這裏,另外二人並不與他同路,在這裏或者胡亂找個方向繼續追下去也沒意思,不如回到案子最初的那個地方,重頭查起。”

她有意教一下司法佐與衙役等人,凡事就多解釋兩句。

河西村的裏正終於得到機會湊上前來,道:“大人,小人前面帶路!”

他們騎馬往外走,帶上了那頭驢,先去鄰村還了。鄰村正在辦喪事,村口吊著個白色的燈籠。看到她回來了趕緊回村匯報,祝纓道:“都整肅些。老人也死了。”

夭折的孩子是沒有這樣的排場的,必得是那個受傷的老人也傷重不治了。村裏的人哀戚之色並不濃,倒都有點暢意——早些時間,高閃已將王大虎的屍身運過來示了一回眾了。由於天氣依然沒有冷下來,高閃急著在屍身腐敗完了之前跑遍地方,沒讓他們多看多久就帶著屍首走了,也算是報了仇,安慰了逝者。

祝纓又去拈了香,再給了遺孀一吊錢,然後將驢發還丟驢的人家。這家人早看到自己的驢了,聽到一聲“發還”,不由自主笑出聲來,旋即又強忍著來叩謝。祝纓嘆了一口氣,對喪家的三兄弟道:“你們三個,以後好好贍養老母,不要讓我知道一月三旬下旬養老娘吃虧占便宜這種話!亡父的遺產你們要是分不好,我就給你們分了。”

三兄弟忙說:“不敢不孝順。”

祝纓道:“行了,辦事兒吧。”因為兇案,倒耽擱了收割。

安排完這個村子,繼續讓河西村裏正帶路,一路往河西村去,有岔路的時候,她都派趙蘇或者小吳又或者童立騎馬過去問一下有無案情,又或者丟失了什麽東西。問了三四個村子並無異樣,只說有一隊官軍也來問過,但是確實是沒有什麽異樣——除了被官軍順手拿了仨瓜倆棗。

一行人還沒到河西村,丁校尉帶隊回來了,兩下撞個正著。祝纓一向是個看起來十分安靜的人,丁校尉見她殺人時心裏是敬畏的,跑了一路再回來,看到她那張臉又恐懼不起來,說話卻變得十分的乖巧:“大人,常某已經送走了,我親眼見著他過的河。”

祝纓道:“有勞。”

“不敢不敢,怎麽也是福祿縣的兵,大人又待拿們不當外人,我們該出一份力的。現在要做什麽?”

祝纓道:“去河西村吧。”

丁校尉才從河西村回來的又要回去,他一點怨言也沒有:“我認得路,這邊請。”

一行人浩浩蕩蕩到了河西村,村裏的人不免嘀咕:“怎麽又來一撥人?還能不能幹點正事兒了?”懾於官軍與官府之威,又都不敢大聲說。他們村受害最深,青壯也不敢全都下地幹活,每天總要留幾個在村裏守著,弄得風聲鶴唳,又耽誤正經的農活,心裏早把賊人祖宗十八代罵遍了。

裏正跑了回來,大聲道:“大人親自來了!大人親自來了!已殺了一個殺手叫王大虎的!司法佐再帶著屍首示眾哩!另外兩個人也知道是誰了!”

村裏的人本來將他也埋怨上了:“也是個辦事不牢的,出去這幾天,屍身都放臭了,還不見他回來了。”

現在村民又轉怨而為喜,都出來迎接。

…………

河西村也有識字碑,識字碑也是立在村中的一片空地上,祝纓就在這裏先集合人。這裏的識字碑前倒沒有柴草,但是有些碑被摸出了點包漿,有的碑就沒人理睬。祝纓留意看他們在意的是與些農時之類有關的,也有“識數”用的,頌聖篇實在沒人去理。

她先問:“當日誰是親眼目睹的?”

人群裏推出來幾個老小,老的也有拄杖的,小的也有嚇得伏在母親懷中的。祝纓將常校尉那三張畫像拿出來讓他們辨認,老人將杖夾在腋下,手理著畫像,頭直往後仰仔細研究畫像:“是他!就是這幾個畜牲!”

祝纓將幾個能稍微能說清楚話的人叫來,讓他們:“帶我去看看。”

過了這幾天,看這辦喪事的樣子,屍首要麽清理過了,要麽就開始腐敗了,不如先看現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