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4章 匠人(第4/6頁)

“好。”花姐心中卻想,你這麽忙,現在可不能再麻煩你了。又憂愁,聖上春秋已高,真要出個什麽意外,那可怎麽辦?

…………

祝纓早就開始考慮這事兒了。

第二天,她把龐家父子都帶上,一大早就去了采石場。采石場離縣城有點距離,半天才到。因春耕,采石場上許多人都不在。采石場原本有一大勞動力的來源——犯人,福祿縣很久沒有合適的流放犯可用了,所以這個時候就很冷清。

整個福祿縣不大拿采石場當個大收益,一是費人,二是銷路不算好。附近鄰縣也有山,誰也不用跟這兒采買,人家自己開采就行了。石頭也不值錢。那等礦產富裕的地方,比如有金礦、鐵礦之類的地方,是抓壯丁也要抓足了數的。

祝纓跟關丞對過賬,這采石場一年的收益對全縣有限。

現在祝纓要用到它了。

龐石匠看到了兒子之後,就時不時看兒子,小龐石匠低著頭,也不怎麽看他爹。到了采石場,祝纓對看采石場的礦吏道:“免禮,這兩個是石匠。”然後讓龐石匠去看石頭。

父子倆看了一回,又嘀咕一回,都說這裏的石頭可以。祝纓又學了一點石材的知識,跟他們比劃了石碑的大小——石材越大,轉運的難度就越是翻著番兒的上去。如果只是一人高、半人寬、尺厚的石材,一輛大車能拖走,難度就不大。

祝纓就將這事兒派給這兩父子了,每天是縣衙裏出一個人帶這父子過來,礦吏接著了看他們幹活。采石場還剩零星幾個人,龐石匠父子也會采石,他們在打下石頭之前心裏就先有了個稿子,從某處到某處打眼,鉆洞,破開……

在采石場便先將石碑弄出個大概的樣子來,裝上車,帶到縣城再細細地雕琢磨刻。

小龐石匠花的是自己的積蓄,如今已見了底了,房錢都快付不起了。他爹在這兒幹活是聽縣衙的,縣衙只管飯,但是祝纓給小龐石匠算了工錢。工價是照著福祿縣的標準來的,幹活的時候管飯,小龐石匠也不講價,算了算還了房錢之後還有點剩余,他就安下心來幹。

他在祝纓面前沉默寡言,比他爹的話還要少,全不似能被杜大姐套出許多話的樣子。他和龐石匠父子倆一起動手,先把粗糙的石材打磨成碑身,這個步驟比采石、刻碑加起來都耗時!

祝纓背著手看他們忙碌,就說了一句:“不必那麽仔細,刻字那面平整些就行了。”

她只要一面刻字並不刻雙面,每一通石碑上都有數字標記。石碑雖然多,不過不缺地方立它們。

龐家父子先整平碑面,又在上面淺淺地鑿出橫平豎直的細線,打出一個一個的格子來,再在格子裏刻字。

祝纓看完他們刻好第一塊石碑,心中很滿意,道:“就照這個辦。”

龐石匠又向她提要求:“活計多,小人的家什磨損快,得時常修補。”

祝纓道:“那兒不有一個鐵匠麽?”

大理寺諸位實在夠意思,祝纓要各種工匠,他們就努力送工匠來。如果不是手上犯人數目一時湊不齊,真能給個“百工”。

鐵匠姓萬,萬鐵匠犯案就很“正常”了,沒有任何的恩怨糾葛,就是喝醉了酒跟人打架,鐵匠的力氣一般人哪裏吃得消,一拳擂在太陽穴上把人打死了。大理寺就將他也打包送了過來。

福祿縣自己也有鐵匠,技藝卻是不如萬鐵匠了。

萬鐵匠幹活的地方是縣城的鐵匠鋪,與龐石匠幹活的地方很近。福祿縣衙雖然小,該有的還是有的,比如坊市,不過數目少、地方小而已。市集只有一個,前面開店、後院當工坊。萬鐵匠給龐石匠把釬、鑿等物收拾好之後,就坐著看本地的鐵匠幹活。

鐵匠很忙,春耕時有用壞的犁也會拿過來,萬鐵匠看他幹活不利落,就跳起來說:“你這樣不行!”

“那你來!”

“我來就我來!”

有萬鐵匠的加入,鐵匠這裏活計幹得就快多了。鐵匠心道:這可是你自己想幹的,不是我求你的,我也不會給你算工錢。

萬鐵匠卻沒那個心思,專一幹活。

大理寺給祝纓選的這些個工匠,是真的挺好使的。祝纓又把獸醫等各各安排了差使,福祿縣可不想養閑人。

這些人除了住在縣衙的大牢裏,旁的條件還都不錯,幾個會種地的農夫甚至覺得這大牢裏比他們家還好些。他們有的還住著草房,大牢是正經磚房,蓋著陶瓦,它還不漏雨!

六個農夫的主要任務是給祝纓種地。

此時,祝纓請來的幾位當地老農都回家忙春耕去了,她的地也不能荒著,六個人就有了新的任務,開地、種地。六人裏,最年長的三十七歲,年輕的也有二十了——十六以下犯罪減等,也發配不到這兒來。除非他們全家倒了大黴,一塊兒判流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