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 交易(第2/6頁)

縣學生們被連日的考試已考得十分緊張,得到假期也都歡呼一聲。

祝纓道:“且莫忙著樂。你們回家,想也沒幾個人是要起早貪黑下地幹的,趁這些日子想明白一件事兒——將來的路要怎麽走。”

祝纓的人生仕途曾有有鄭熹、王雲鶴兩個人指點,他們都代她謀劃過,這兩個人的路子祝纓哪個都學不了。她自己沒有這二人的位高權重,縣學的學生也沒她當年讀書的順溜勁兒,她想先跟學生們攤開了好好談一談,如果他們願意,挨個兒給他們安排一條路。盡量能安排出仕是最好。

她將學生聚到了縣學的大講堂裏,問道:“你們這一生都有什麽志向?”

有學生說是要踐行聖人之道的,也有說要造福於民的,也有說要鉆研學問的,還有說要造福家鄉的。而“封狼居胥”、“著朱紫”也是青年們的豪情。

祝纓聽他們這般有活力,也不嘲笑他們是妄想,而是說:“那咱們就聊聊‘將來’。‘將來’路很長,事很多,要怎麽走?往哪裏走?”

她立起兩根食指,彎一彎左邊:“有志於學、專好聖人學問。”

彎一彎右邊:“建功立業,造福於民、封妻蔭子。”

然後將兩根手指並到了一起,慢慢地說:“兩件事可以同時發生在你的身上,都由你這個人來完成,雖是一個人的事但兩件事不是一件事。”

“我知道你們心中都有傲氣。你們無論做什麽都該明白一件事兒,求知、做人是貫穿終生的。不是說選哪一門就定了終身的。你就一輩子都是聖人門徒或者從此與君子之路無緣了。選了小路,能到地方也是一樣的。反之,選了大路徘徊不前也是無用。”

她給學生們先慢慢地說了一串,然後才是讓學生們趁春耕放假的時候思考一下接下來的路要怎麽走。等春耕結束了,告訴她有沒有人想轉科,她好給學生們規劃一下將來的做官之路。如果不想轉科,那就按部就班來,前程如何看各人造化。

四十個人,以她的想法,什麽辦法都用上怎麽也要推出四、五個出仕的吧?九品也是官兒啊。

則她對福祿縣也就算能交代了。她還是比較希望有人能夠認清現實,不要死巴著明經、進士不放的。整個福祿縣多少年了,也沒見有能考出去的,可見此路於福祿縣是很不通暢的。她也不打算跟一群鄉紳的兒子死磕,非得把他們人人都送上青雲路——憑什麽呀?!

“你們想明白了咱們再聊,看看怎麽能把更多的人送出去,也好為家鄉張目。”

學生們唯唯,此時卻沒有人說自己要轉科之類,他們與他們的家人此前根本沒有經歷或者考慮過“如何出仕”這個問題。整個福祿縣都幾十年沒出人才了,大家都沒這個習慣,更沒經驗。

於是便左右搖擺。今天想能出仕就行,九品也是官。過兩天又覺得縣學越來越好,實在不舍得放棄時人最追捧的“正途”。上一回看到祝纓,還琢磨著縣令大人此言有理,下一回就覺得自己還是得再堅持堅持。

祝纓也不催促,如果沒人想改行,能推出一兩個就算不錯了。那也隨便他們,路都是各人自己選的。她要再誘導學生轉行,學生該恨她了。

祝纓打算這也就是最後一次說,這一次如果不聽,她也就只好拿出考試淘汰的手段,將力氣往尖子生身上堆一堆,爭取堆出一兩個走最正經仕途的人了。

害!我又不指望你們做官來給我擡轎子!她想。

見學生們一臉的緊張,好像下一刻就要被拖去走其他更不好走的仕途,祝纓搖搖頭,離開了縣學。

她這一離開,也就意味著春耕放假的令馬上就生效了。大部分學生家裏的“忙”與普通人的忙是兩種忙法。家裏都有功夫問學生:“放假了?為什麽?”

學生們就把這事兒又說了一回,引得家裏將春耕的心分了一半兒在這件事情上。

其中最為躁動的便是顧翁,開始覺得“明法科”畢竟不如進士明經,再看祝纓春耕之調度,又回憶她去年做的種種事跡,又覺得明法科不一定可靠,但是“祝纓”是真的可靠啊!

他便將“縣令大人必有深意,不如聽她的改科”的念頭一轉而為“他們沒甚家財要人養家寒窗苦熬是熬不過去,咱們家卻是不怕的,跟著縣令大人熬一熬又怎樣?你又年輕,咱們家也熬得起!縣令大人總不能輕看了咱們!我看縣令大人是個厚道人,又是個有成算的人,咱們家又不與他作對,他必會給我們一個好結果的。”

顧同一想也對,便說:“我想也是!京城來的書我還沒讀完、卷子也還沒做完,不試一試不甘心!”

顧翁道:“男人就該這麽有志氣!”

祖孫倆的主意就定了。其他人家也有互相悄悄打聽的,顧翁都推說:“不敢妄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