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7章 福氣(第4/6頁)

福祿縣離京三千裏,無論送什麽東西都太費力了,意思意思就行了。福祿縣離京城太遠了,這路上損耗都是一大筆,押送的人路上消耗又是一筆,索性就別浪費了。

又說,京城裏的人際關系也不用祝纓想太多,有他在呢!如果祝纓有什麽需要周旋的,就寫信給他。京裏人那麽刁,祝纓能刮福祿縣幾層地皮送禮喂得飽?他在京裏隨便就能打發了。

等等。

如此講理,讓人後背都發涼了。

祝纓覺得此事不簡單,馬上拆了別人的信,將信都看完了,才隱約猜到了發生了什麽。

王雲鶴的信裏叮囑她,不要仗著年輕就拼命的熬,她推行的糊名制之類,還是不要太激進,暫時也不要上書,就先試行著。又說把祝纓寫的風物雜記也轉交給劉松年了,劉松年還是很喜歡的,但是還在罵祝纓,問祝纓給劉松年的信裏都寫了什麽怎麽就讓劉松年滿地亂蹦蹦了。

劉松年的信果不其然是在罵祝纓,罵她不識貨,自己寫的都是精品,現在抽幾篇給你看看!

陳相竟也給她寫了信,說陳萌的一些經驗能夠對祝纓有啟發,他很高興。陳萌這貨到現在才開始懂事,他也很欣慰,希望祝纓和陳萌以後能多多聯系,兩人互相促進。兩人又都在做地方官,有什麽經驗也可以商量討論嘛!

最後,陳相輕描淡寫地提了一筆,他也跟鄭熹談過了,鄭熹現在情緒也很穩定,也不在東宮搞事了。所以陳相讓祝纓也穩穩地來,不要著急,年輕人最怕沖動,一沖動就會走彎路,反而會蹉跎歲月。蹉跎歲月還算好的,就怕起到反效果,把自己全家都搭進去一起玩完。讓祝纓也不要過於關注東宮,盯著東宮的人太多,不差她一個。

祝纓失笑。

她上回跟王雲鶴順筆提到了陳萌,可能這位公然誇獎陳萌的時候拿自己的話舉例子了。而給陳相的信裏,她也淺淺提了一筆鄭熹。鄭熹估計是為了這事。

她猜得確實不錯!

想將縣令做好是很不容易的,陳萌雖有不小的進步又借著丞相父親的便利做成了些實事,得到的考評也不錯。但是在政事堂眾人看來,是稱不上出類拔萃的。全國縣令幾百上千了,真正讓他們另眼相看的也不過十數人而已。

王雲鶴是個通曉人情世故的人,祝纓的信到了手邊,回憶一下陳萌做事也確實稱得上“中上”。也就誇了陳萌“務實”,是個很好的親民官。

陳相和王雲鶴前後腳收到的祝纓的信,看祝纓信裏提了一筆鄭熹。

投桃報李,陳相就以老師的身份攔著鄭熹聊了一聊。

彼時鄭熹到了東宮已有些時日了,東宮這個地方就如它的主人一樣,耀眼又尷尬。幹得太好了,離完蛋也就不遠了。幹得不好,又得被罵死,也可能完蛋。

鄭熹一個老手到了東宮,竟也不免出些小紕漏,又受斥責。太子“不上進”,皇帝罵外甥,東宮宦官跋扈,皇帝罵外甥,東宮官員犯法,皇帝罵外甥。

鄭熹根本不能像在大理寺那樣,將東宮官員都換成自己人!得虧是他,換個人當場就得回一句“犯法那個,不是陛下您欽點的人麽?”幸虧沒說這一句,說了,他舅舅怕就不止是罵,還得打他了。

鄭熹什麽時候受過這樣的待遇?他從小到大都是受誇獎的。現在他就像一個知道兄弟們要奪嫡的太子一樣,雖然知道在東宮要謹慎,但也不能什麽都不幹,就只好折騰折騰東宮。

陳相的指導十分及時,他告訴鄭熹:“你今早那樣的公文啊,以後先送給施、王二人看,尤其是施。”

鄭熹自然要問為何。

陳相便悠悠地告訴他,自己要漸漸淡出,過兩、三年就上表休致。鄭熹忙問為何。

陳相意味深長地說:“人呐,要審時度勢,知道什麽時候該幹什麽事。我這把年紀,也該退啦。你們這個年紀呢,也不能沖得太厲害。你從小就受人稱贊,人又上進。現在還不到四十歲,你要有多上進呢?”

鄭熹苦笑道:“學生如今哪裏敢提‘上進’二字?不出差錯就不錯啦。”

陳相道:“太子就比你明白。”

“是。太子天縱英明……”

陳相搖了搖頭,隱晦地指著大殿說:“再上進,就要進那裏去啦!”

鄭熹驀地背上生寒,陳相道:“東宮要穩,上什麽進呢?東宮不動,你亂動的什麽?”

“老師教訓的是。”

“太沖動了既消耗自己,也讓人擔心。相隔三千裏還要惦記。”陳相老奸巨滑地說。順便告訴鄭熹,東宮兩個惹事的官員,政事堂會出手把人調走。

鄭熹道:“多謝老師。”

陳相搖頭:“到時候別罵我就好啦!”

第二天,政事堂出了一份措施嚴厲的文告,指責東宮某宮員犯法,將人給罷職了。太子上表謝罪,鄭熹也上表謝罪。鄭熹一人寫了兩份謝罪的奏本,心裏卻很明白:政事堂與東宮這樣最好,一旦政事堂和東宮站在了一起,兩處一起玩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