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章 做官(第2/7頁)

甘澤道:“你也不用與他比。就說藺、姜二位,也是才入京沒幾年的,以前也是窮書生,現在孤身在京,也同你一樣是賃房住的。溫嶽,我們以前見過的,比我們還小兩歲,他爹跟著侯爺出征死在外面了,叔叔伯伯也看顧他、侯爺也栽培他,他長大一點也跟著七郎,七郎給他安排在禁軍中,雖然在京中有房有地,他一個老母總病著,也是花錢得厲害,他是個孝子,也肯給母親治病。他自己過得就節儉。邵先生,他以前年輕氣盛,不幸栽了,上峰拿他填坑,官身都被剝了,家也抄了,是七郎撈的他,用了一陣兒,給安排進的戶部。也沒太多結余。

你只與他們差不離就成啦,官兒總要有個官兒的樣子才好,得有仆人有手下,事才能越做越大。你以後官兒大了,我們說起來臉上也光彩,有事也好求你。”

祝纓聽他說了這許多,已經有了點數了,笑道:“好,聽你的。新郎倌兒,你手腳都不知道怎麽擺了,快接著送帖子去吧。到了正日子,我一準兒把全家都帶上去吃酒。”

甘澤豪氣地說:“都來!叔嬸也來,大姐也來!”

祝纓將他送走,獨個兒在屋裏踱步,搭個架子這個事兒,她有點犯難。弄個生人到家裏來,第一得可靠,第二要精明,否則跟著出去不會來事兒豈不要糟?太精明了也不好,她自己個兒還有些事兒不能叫人知道。

祝纓撚了撚手指。

…………

後半晌的時候,那三個人說說笑笑地回來了,一看門開著,張仙姑拍門:“老三,老三你回來了啊?”

祝纓開了門,張仙姑道:“回來這麽早?你沒跟著鄭大人看賽龍舟呐?”

祝纓道:“啊,吃了飯就回來了,鄭大人還給了些東西,都在我屋裏。他能抽出這空就不錯啦,不得陪他爹娘麽?”不止是爹娘,怕不還得有個舅舅舅母之類的。

張仙姑在外面買了幾樣時令的小玩藝兒也都抱到了祝纓屋子裏,看祝纓帶回來的東西。有上好的綢緞數匹、文房四寶、扇子、長命縷。扇子是把腰扇,張仙姑拿了一看,說:“比市面上賣得精巧多啦!”祝纓道:“我也能做!”張仙姑嗔道:“你現在還有功夫做這個?得空不得歇歇?”

花姐把長命縷拿來看,說:“比我的手藝好。”張仙姑就說:“你倆這是怎麽了?你們兩個也不專一做這些事的,非要與別人糊口的本事比。我看你編的就很好!”

花姐笑著對祝纓道:“長官賜的,還是戴上吧。”給祝纓在手腕上又系了一條。

文房四寶當然還是祝纓的東西,花姐道:“都是好東西哩!你平日要不用,可以收起來,有大事的時候再使,或分出一點來送人,都是很好的。”

只有幾匹綢緞,祝纓說:“這個娘收了,給家裏各人都再做一身衣裳。”祝大摸了一把,道:“真滑嘿!是好東西!”張仙姑道:“我算看明白了,都是好東西,我們使了怪可惜的,不如也留著,送禮也不丟人!”

祝纓道:“做了吧,這樣的料子說它好是真的好,但是你留兩年它的紋樣就不時興了。穿出去也要叫人笑話。能穿得起這樣料子的,都講究這個。穿不起的,你穿給人看也沒意思。”

張仙姑道:“那行吧,就做了,可惜了。”

還有些金銀,也是鑄成花樣的。張仙姑道:“哎喲,大戶人家真是什麽都講究,過年的時候你得的那些東西我就說,是好東西!哎喲,這可真是……”

花姐卻有些疑惑,端午確實是個節日,但是往年鄭熹好像沒這麽過。她說:“這也,太厚了吧?”祝大道:“老三越來越出息了唄。”

祝纓道:“今天跟別的幾個人一同在鄭大人面前吃酒,就這幾個人。出來他們都有仆人跟著搬東西,甘大見我只有一個人就給我送回來了。且勸我,是該有個貼身仆人。”

三人都很躊躇,祝大本來就覺得應該有一個仆人,但是因為各種原因不敢有。張仙姑是覺得不用仆人,家裏有點兒活自己就能幹了。花姐是自覺寄居在別人家裏,且事也少,祝纓也不方便,不如不請仆人。

現在祝纓提出來了,他們就把自己的想法放到一邊。花姐問:“可是必得要個仆人了?也是,怎麽也得有個跟出門兒的,你衙裏有事,也好叫他回來傳遞消息。”

祝纓道:“那就不如雇一男一女,也好幫你們做些家務。”

張仙姑道:“人多眼雜,還要兩個?這又要多少錢?才說家裏沒幾個錢了呢。”

祝纓道:“就算我想找,也得找得到合適的呀!”

花姐低頭想了一想,道:“要不,慢慢打聽?又或者相熟人家有薦的也好。有些外放的人,赴任時有種種緣由致使仆人留京的也會想要去處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