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章 長大(第3/6頁)

祝纓表示受教,又向左司直打聽了規則,老黃就過來了,說:“小祝大人,鄭大人叫你過去。”

祝纓問道:“什麽事?”

老黃道:“與京兆府有關的差使,可能叫你去那邊一趟。”

祝纓就去見了鄭熹,鄭熹道:“怎麽樣?還坐得住嗎?”

祝纓道:“有什麽坐不住的?”

鄭熹笑道:“坐得住就好,別想著一年之內連升三級這樣的好事,一人一輩子能遇到一回就算運氣好啦。就算一年升一級,你現在才幾歲?不到四十就能躥到政事堂裏了,你覺得可行嗎?”

祝纓也笑了:“那怕半道就得遇著劫道的了。”

“厚積才能薄發,明白嗎?”

“是。”

鄭熹就打發祝纓去跟京兆府再借點档案之類,這種各部之間互相借別人家的档案是件比較麻煩的事情,尤其是涉及案件的,還是大理寺借的。祝纓倒不知道這事比較麻煩,她跟王雲鶴打交道一向是比較容易的。

去借了來交給鄭熹,就又去接著讀書。晚間回到家裏,張仙姑、祝大、花姐都在門口等她,三人把她圍進了家門,張仙姑就笑著說:“你猜猜,今天有什麽好事?”

祝纓道:“揀著錢啦?”

張仙姑笑道:“比那個還好呢,咱家買地啦!!!”

有了祝纓的話,花姐就跟張仙姑、祝大去買地,今天已經把訂金付了,就等祝纓請半天假,一道把契書給簽了。張仙姑多準備了兩道葷菜,祝大沽了一壺好酒也沒挨罵,張仙姑也跟著喝了好幾盅。

第二天,祝纓請了半天假,下午就去把契書給簽了,往衙門備了案。不得不說,家裏有了花姐之後,許多事情就方便了許多。

簽完契書,收好了自己那一份,花姐道:“天色還早,不如去看看賃的房子。”

張仙姑愁道:“咱們現在的房子還有好幾個月呢……”

祝纓道:“先看看。”

又去看了幾處她們看過的房子,祝大極力推薦一個兩進的院子,說:“這樣方便,放個門房看門,還能跟著伺候出門幫忙捧個包袱,咱們在後一進住也不叫他進來,也不怕他幹什麽事。”

張仙姑就不樂意:“錢不是你掙的,就不心疼!這麽大個宅子,還要白添一張嘴,不行!”

她看中一個與現在差不多的院子,覺得這樣就很好,租金也更劃算一點,還能省點錢,攢著好買房子。她到現在還對自己買到的薄田心中不忿:“我總要買二畝良田!”

花姐則給祝纓提供了幾個選擇,她是覺得兩進院子也無不可,不過祝纓才有一筆買田的大花銷,且據她所知,官場上六品往上想再快升是不太可能的,祝纓恐怕會保持著這個收很長一段時間,住太大的宅子就不太劃算。

所以兩進的院子她也有個備選,單個小院兒也有備選。

祝纓最終覺得:“我看那個有門房的院子就不錯。”

這是一個原本小官置下的,靠南墻一排三間門房,中間一間是大門有房頂遮風擋雨,左一間住仆人,右一間放著雜物。其余布局與祝纓現在住的差不多,只是左右都是廂房,並沒有廚房,正房又帶一間小耳房。

祝纓道:“怎麽沒廚房呢?”

花姐道:“自個兒在這兒做官兒,也沒有家眷,也不用這些個,買著吃就行。現謀了個外地的知縣走了,這房子就放著收租。”

祝纓道:“咱們也不用什麽門子傭人,把一間門房改成廚房,這樣大姐就不用跟我擠了。”

祝大有些怏怏,張仙姑卻很樂意:“好!”

然而這處房子因為位置頗佳,單租一個月就得四貫錢,一年將近五十貫,如果是租整年,講價可以打個折,整四十貫。比祝纓之前租的那個一年二十貫的,翻了一倍。如果祝纓不是抄家發了一筆小財,現在還真是舍不得租的。

如果照著祝纓的規劃,還要再請泥瓦匠過來整修,又要打一些家具,工匠錢、料錢又是一筆。算來這房子賃下來,頭一個月還搬不進來,白付的租金,又要再多付一點房屋損壞的錢。

幾人算了一下這個費用,又覺得這個花費就有點大了。

花姐道:“要不,我和幹爹幹娘再找找?就照你說的這樣的房子找,也是這個格局。我想,在京城的人,總是自家開夥的多。”

這一天,房子就沒賃下來。

祝纓也不急,反正還有好幾個月現在的房子才到期。她接著也就是按點去大理寺讀書,間或與同僚們閑聊,再與楊六郎一起,中午蹲在台階上,抱著個果子一邊啃,一邊聽楊六郎說某個路過的大人的故事。

祝纓耳朵聽著,眼睛也沒閑著,倒讓她發現了一個與之前不同的情況——大人物們的禮服都是非常重的。一個人,如果身上有重物,步態必有變化。但是如果是披掛了全套的禮服、配飾呢?這一套行頭重的能有幾十斤,步態不變化才有鬼!但是與窮人背著個大包袱又是不一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