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章 獲利(第2/6頁)

高陽郡王這個不一樣,為什麽?卻沒有人告訴她。看王、左二人說大理寺的事頭頭是道,卻都是八品小官,人情世故是熟的,這樣的大事也是不太熟。祝纓打算有機會請教一下陳萌,這件事兒實在是她心裏的一個疙瘩。

她哼哼哈哈地給王、左二人捧個場,直到鄭熹從朝上回來。

…………

鄭熹一向穩重,又不是完全的喜怒不形於色,他也會笑會怒會戲謔,只是喜怒都淡淡的,有,但不多,矜持得恰得好處,這喜怒又都有點迷惑性。

這種“淡淡的”憑空增加了一點點不易察覺的疏離感,讓下屬心中親近他又不至於敢失了上下等級尊卑。

他一到,場面頓時安靜了下來。鄭熹依然很客氣地很跟冷雲、裴清致意,冷雲道:“都聽你的。”

鄭熹道:“那好,請大將軍來吧。”

果然是要抄家的。

祝纓無所謂,因為鄭熹知道她不懂賬目,總不能指望著她獨自一人去偷一大家子吧?龔案還有余波,又有一些牽連的小案,譬如任將軍有罪,查他逆案的時候又查出他先前與某人之間的交易,又或者哪個舊屬的違法事。這樣的“小案”,叫她這樣的小官去練個手應該是不錯的。鄭熹素來會安排,她祝纓幹這些個事兒不是很合適的麽?一直以來,鄭熹也都是安排她做些實務的。

不想鄭熹卻依舊點了她,還是跟鮑校尉搭档,祝纓不好當面駁鄭熹,一個勁兒地瞪他。鄭熹只當沒看見,又指派了兩個賬房跟著去,祝纓才不瞪了。派給祝纓的人也多了一些,都是大理寺的“自己人”。

大家都是老熟人了,鮑校尉對祝纓印象不錯,笑道:“小祝,又是我!”

祝纓也只好笑道:“那可真是巧了。”

兩人合作過一次了,這回並不用京兆的人了,只用大理寺自己的人與禁軍中的一部分人,沒了王雲鶴夾在中間,鄭熹和葉大將軍辦起事兒來就方便多了。

鮑校尉怕是為葉大將軍幹了不少事兒,祝纓雖然以前沒幹過,但是核賬的是鄭熹這邊派出來的,也是熟手。鄭熹只看了祝纓一眼,並沒有多囑咐什麽。祝纓卻知道自己該幹什麽:看著,與鮑校尉那邊的人協調,大理寺與禁軍對半分,抄完上繳。

王評事與左評事都對祝纓微笑,仿佛在說:讓我們說中了吧?

對此,祝纓也唯有微笑以對。這回禁軍他們也帶了封條,兩個衙門一起上門去。封條也有講究的,不同的衙門來封,情況也是不同的。這次一起,算是“互相監督”,不拉上京兆是因為這是定案了,不歸京兆管了。

也不知道同意這個決定的人是怎麽想的,反正鄭熹和左大將軍硬是把個“互相監督”辦成了個“同謀”。

一到地方,就有識趣的士卒請二人:“堂上已經打掃幹凈了,請二位大人上座,只管看小的們幹活就是。”

祝纓對鮑校尉道:“我頭回領這差使,想長長見識,您看?”

鮑校尉道:“唔,咱們看一看,給孩兒們分派停當,再回來慢慢地等他們幹活。”

兩人慢慢走著,此時裏面已經清場了,所有的家眷、仆從都關押起來,四周都是自己人,鮑校尉也就與祝纓講起:“小祝,你看,咱們怎麽抄呀?”

祝纓道:“我也不大懂,只想案卷上要能交代得過來,總不能抄出一個清廉如水的逆賊報上去,說抄錯了人吧?”

鮑校尉道:“那是當然!你可別當老哥哥是那等貪心不足的啊!”

“怎麽會?咱們又不是沒共過事。不過我年輕,沒經過這樣的大事,還要請教呢。”

鮑校尉也就說:“當然要給上頭交一本賬。其實跟打仗一樣,三七分賬,就算很老實的啦!咱們如今也是這樣,上繳七分,剩下的三分咱們兩家分。還是你明白,拿些方便花用、不著痕跡的最好。此外,咱們兩個也可以……比起那些,咱們就是零頭啦,可也不能白忙一場不是?袍澤、同僚都知道你來發財,不說分潤多少,好酒好菜不得招待幾頓?不招待,那就是不會做人了。難道咱們抄了逆賊的家反而要自己貼錢?”

他絮絮說了一些,又說:“不知道鄭大理喜歡些什麽?雖然太顯眼的東西有些掛礙,其余方便的名貴的東西,也是要為上峰留意一二的。”

鮑校尉說了很多,又不好意思地說:“你是年輕人,腦子靈活,又仔細。不瞞你說,我打小讀書不成的,你是個讀書人的樣子,你看還有什麽要留意的?只管吩咐他們!你的話就是我的話。”

祝纓慢慢道:“也沒什麽了,我只要能交得上賬就好。”

鮑校尉道:“這個不難!自有做賬的人!”

祝纓道:“好。那就開始吧。”她也不往堂上坐,鮑校尉以為她年輕人好奇,也就陪著她閑逛,並且告訴她一點抄家的心得:“這與打仗是一樣的!”講著如何封門,如何分割布局,怎麽清剿清查之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