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章 行路(第3/4頁)

所有人都站了起來,金良往祝纓頭上敲了一下:“以後都是自己人,他們沒壞心,有什麽地方得罪了你,你告訴他們,我叫他們賠禮,不許暗中坑他們!”

祝纓道:“說清楚,我什麽時候坑過人了?”

金良沒理她這一句,對眾人道:“你們也是,以後就知道了,都好好的,不許淘氣。三郎?”

祝纓道:“好。”

金良放心了:“行了,吃吧,哎,不夠了再添,想吃什麽叫他們再上!你正長個兒的年紀呢,多吃點肉!”

“好。”

他這一通話說完,在各人心裏又起了些波瀾。祝纓捏著筷子像是吃不下飯的樣子,對陸超開玩笑道:“他這一來,我的人緣兒就完了。本來面子上還說得過去,以後處著就知道為人了,現在就要扒開了露出裏子,那可就看不得了,真的也像假的了。”

凡事就怕坦蕩,一旦挑明了說,就能免了許多因為“不明”而產生的隱晦猜測。

眾人本有點疙瘩的心,因這一套話熨平了許多,道:“金大哥為人響快,想到什麽就說什麽,很關照我們。”同時也覺得祝纓也有點坦蕩了。祝纓道:“我明白的。”

坦蕩人祝纓自此算是在鄭熹的仆人群裏落了腳,能不能站穩就看她自己了。

張仙姑很緊張,時不時問她與這些人的相處,祝纓心裏有數,並不總與他們混在一處而是保持一點距離,借口是要照顧祝大的傷。

晚上在驛館安歇的時候,她跟金良要一個單間,一家三口住,說為了方便照顧祝大。其他的再不要什麽特殊的照顧。

金良道:“這個方便,讓大嫂先收拾屋子安置,你隨我來,你得學學行禮!”

祝纓道:“哪個大嫂?”

“不是你娘嗎?”

“你管我娘叫大嫂?”

金良道:“不然呢?我這年紀叫她嬸子?各論各的!少啰嗦,快隨我過來!”

金良將祝纓帶到鄭熹面前,鄭熹道:“左右無事,你來給他說一說。”

金良也不推辭,將祝纓帶到隔壁,親自教見禮怎麽見、問好怎麽問、如何稱呼一類。

祝纓這待遇是府中仆人們所沒有,大家都在猜,難道是沈瑛的囑咐?可看著又不像,如果是照顧,就不該讓她跟仆人們混在一起呀!

這些事兒祝纓都不放在心上,她只想全力應付了鄭熹,好叫盜墓案最終結案前別把祝大又給扯案子裏去。

鄭熹看祝纓本來就有那麽點兒喜歡,不出三天,凡金良會的禮數,祝纓就都學會了。鄭熹嘴上不說,心裏卻很喜歡,途中無聊,不免技癢,又親自教了點進出皇城的常識——大理寺在皇城的前半部分,所謂前朝後宮。

這個祝纓學得更快,鄭熹心情極好,還要故作不經意地問:“陳大郎總與你說話?”

“嗯,問大姐的喜好、經歷之類。不像是懷疑身世。”

鄭熹道:“你又知道了?”

“嗯。”

鄭熹被噎了一下。祝纓就添了一句:“還問了幹娘和死了的那位,問有沒有忌諱的事之類。”

鄭熹臉色緩了一下,道:“你要為她好,陰私事就不要告訴陳大。”

“好。”

沒過幾天,祝纓已經學會了一個“吏”所需掌握的所有禮儀了。鄭熹又拿出一本律法書讓她:“識字麽?”

祝纓道:“識得。”

鄭熹道:“拿去看,不懂的,不認識的來問我。本該將律令格式都學會,眼下沒功夫叫你先學個三年五載再做事,你先將大致的條目通讀,也就勉強夠用了。這是一套律條,你先讀第一本,看完這一本,回來交功課,我再給你下一本。”

“好。”

祝纓白天趕路,晚上吃完飯就看書。張仙姑心疼女兒,又想驛站不用她自己花錢,只要女兒看書,她就給女兒單點一盞燈,點兩個燈芯!都挑得亮亮的!

祝纓讀書很快,記性也極好,三天後就將書拿去給鄭熹“交功課”去了。鄭熹詫異地問:“都看完了?”

“是。”

鄭熹也不翻書,隨口抽問:“何為十惡?”

“謀反、謀大逆、謀叛、惡逆、不道、大不敬、不孝、不睦、不義、內亂。”

“何為八議?”

“親、故、賢、能、功、勤、賓、貴。”

“笞五十,贖銅幾斤?”

“五斤。”

鄭熹問道:“你以前讀過律條?聽人說起過?”

祝纓道:“沒有。”

金良、陸超陪在鄭熹身邊,兩人都側目——這記性也忒好了!

鄭熹又問了幾個問題,越問越細,祝纓都答了上來。鄭熹就給祝纓換了一本:“繼續讀。”

祝纓一走,鄭熹眼風一掃,見金良他們吃驚的樣子,問道:“怎麽樣?”

陸超道:“記性也太好了!”記住主人的吩咐,是合格仆人的必備技能,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。能記得大概意思就算不錯了。能記得一字不差的,就有很大的機會成為貼身仆人。而識字、看書極快,還是這種枯燥的學問書,還能記住,放眼讀書人裏也是少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