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:商稅(第3/3頁)

“如此一來,商賈無利可圖,自然便不會有太多人舍本逐末,而借以商稅,朝廷也能擴大財源,緩解財政壓力。”

這番話一出,殿中頓時安靜下來,就連天子也眯起了眼睛,並沒有立刻說話。

其他一旁的幾個大臣,更是立刻就坐不住了,張敏率先開口,道。

“陛下,此事非同小可,還請陛下三思啊!”

緊隨其後,俞士悅也道。

“陛下,互市和海貿,雖然都是皇莊承辦,可終究有所不同,若要提高商稅,恐怕還需仔細斟酌。”

也不能怪他們反應這麽大,如果說,在此之前的奏對,都是天子對余子俊和王越二人的考校的話,那麽,涉及到了商稅,事情就變得復雜了,不是兩個剛入官場的新人能夠考量周全的事。

商稅的問題,由來已久,大明低商稅的策略,本質上是重農抑商的一系列政策中的一環,如果單獨看三十稅一的商稅的話,的確是非常低的,可問題就是,商稅的收取,涉及到具體執行層面上的問題。

大明重農抑商,但是這個抑商,抑制的是專門從事商業的商人的數量,而落到具體執行上,如果要收商稅,就存在一個問題,到底是按照產生交易來收取,還是按照商人這個職業來收取。

前者顯然是不現實的,因為程序繁瑣,而且,朝廷不可能控制所有的貿易行為,成本太高。

所以實際上,現在大明收取商稅的方案是,按照關稅和商人身份結合來收取,首先需要清楚的一點就是,像是老百姓自己種菜養豬,然後拿去販賣的行為,雖然屬於貿易,但是,並不納入商人的範疇,因為,他們仍然從事生產,而朝廷抑商,打壓的是專門低買高賣的大商人。

在此基礎之上,第一步就是控制商籍的數量,不同的戶籍之間,轉籍的條件非常苛刻,只有獲得商籍的身份,才可以進行跨區域的貿易,然後就是收稅的問題,商稅的具體形式,一般是關稅。

朝廷會在城門或者要道設置鈔關,非商籍的情況下,在鈔關就會被扣下來遣返,持有商籍的商人,經由鈔關時,按照運輸貨物的價值,繳納商稅。

如此一來,大商人的數量會得到有效的控制,而商籍就是卡死大商人數量的枷鎖,在此基礎之上,商籍出身在科考,服制上都有很多的限制,這種情況之下,商稅對於朝廷來說,無論是三十稅一,還是十稅一,區別都不大。

相反的,如果稅率過於沉重的話,那麽反而是過猶不及,現如今,余子俊提出要提高商稅,這可不是上下嘴唇一碰的事,其中牽涉到的問題方方面面,因此,在場的一眾大臣,自然不能再繼續閉口不言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