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:天災人禍

隨著一道道旨意下達,整個朝堂上下,都忙碌了起來。

“啟稟陛下,征倭大軍剛剛發來軍報,經過數月的圍堵,海上倭寇已經開始逐漸偷渡上岸,都督張輗分兵多路,暗中潛伏,查得有當地鄉紳暗中運送物資,協助倭寇共十三家,如今,這十三家鄉紳府邸已經被查封,闔家上下被府衙收押,上岸倭寇斬首八十二級,俘虜二百一十三人……”

早朝上,兵部尚書王翺站在殿中,將剛剛收到的軍報一字一句的讀了出來。

隨著他的聲音響起,底下的一眾大臣,也開始竊竊私語。

算算日子,征倭大軍出兵也有三四個月了,如果從於謙出京算起,怎麽也有快半年了,這時間說長不長,說短也不短。

這麽長的時間,卻僅僅拿到這樣的戰果……

“陛下,大軍出征已有數月,朝廷傾盡全力供應糧草軍需,然則,數月過去,總兵官張輗,提督大臣於謙始終裹足不前,堅守不出,如今雖則出兵,卻僅僅斬獲八十余首級,實乃怠慢拖延,臣請陛下降旨斥責二人,命其從速剿寇。”

很快,兵科都給事中葉盛率先站了出來。

緊隨其後,都察院的幾個禦史也紛紛出列,道。

“陛下,大軍如此耽擱,實則是徒增靡耗,如今朝廷財用緊張,河南,山東等地尚有旱災,饑民已有餓死之事,亦有民變發生,懇請陛下顧念民生,令大軍回返。”

朝中對於這次出征,本就並不看好,只不過,礙於皇帝的威權,所以,才捏著鼻子應了下來。

如今,有了這麽一個機會可以借題發揮,自然是揪著不放,大肆發揮。

不過,所幸的是,朝堂上也不全是反對之聲,眼瞧著這麽多人將矛頭對準了於謙,兵部的幾個郎官,立刻就坐不住了。

要知道,於謙雖然離京了,但是,兵部卻還是他的大本營,裏頭的不少官員,都是受他一手提拔起來的,自然不能任由這些人彈劾於謙。

武選司郎中洪常率先出列,開口道。

“陛下明鑒,倭寇狡詐,又習水性,茫茫大海,大軍若要率先出擊,必定是勞而無功,徒增傷亡,於少保定下固守之策,逼迫倭寇不得不與我官軍上岸交戰,實則是損失最少之計。”

“何況,軍報當中已然有言,如今倭寇已然按捺不住,開始偷渡上岸,若是此刻命大軍改變策略,則前功盡棄爾,請陛下三思。”

不過,這些科道官員們也不是好惹的,洪常的話,雖然是站在戰略的角度出發的。

但是,對於這些禦史們來說,他們管什麽戰略不戰略的,當下,便有人開口,直接了當的道。

“前功盡棄,也比坐視災民餓死要強得多,天下百姓的安危,豈不比剿倭更加緊要?”

“何況,大軍出征,向來是求速戰,於少保如此遷延不進,當真是顧慮倭寇分散難以剿滅嗎?還是畏懼倭寇兇悍,遲疑不敢出兵呢?”

真要是論耍嘴皮子,自然還是科道言官最是在行。

洪常跟他們講局勢,他們就反過來上價值,好似大軍和百姓,只能二選其一一般。

尤其是最後的兩句話,開始質疑於謙固守策略的正確性。

這番話給兵部的一幹官員都氣得不輕,武庫司郎中方杲也站了出來,道。

“此言簡直荒唐!”

“河南等地固然災情嚴重,但是,賑災的物資,戶部早就已經足額撥付,之所以仍有災民餓死,原因各異,但和大軍何幹?”

“即便是沒有征倭大軍,朝廷亦有其他用度,並非只有賑災一項,爾等將災民餓死,地方民變強按到征倭大軍頭上,到底是何居心?”

應該說,這番道理並沒有什麽問題,但是,此言一出,朝中不滿的人卻不少,尤其是都察院的禦史們。

要知道,地方賑災,一般巡撫統轄,府衙負責,加以禦史監督,方杲這話雖然說的沒什麽毛病,可無疑是得罪了負責賑災的一應官員。

因此,同樣立刻便有禦史站出來,反駁道。

“方郎中此言,才是其心可誅,災民暴亂,無非是因為沒有及時得到賑濟,朝廷如若糧食充裕,災民豈會鬧事?”

“你身為朝廷官員,公私不分,只想著維護於謙,實在是其心不軌!”

這番話說的極其露骨,已經到了禦史們最熟悉的人身攻擊環節,一下子給方杲等人氣得不輕,見此狀況,二人正欲反駁,卻不防上首忽然傳來一聲輕喝……

“夠了!”

眾人擡頭看去,只見天子眉頭微皺,臉上罩著一層薄怒,冷聲道。

“大軍有了斬獲,本是好事,吵什麽!”

見到天子動怒,底下眾臣紛紛跪倒在地,道。

“陛下恕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