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:舊事新說(第2/3頁)

這種級別的官員,能夠平平安安的致仕,本身就很不容易了。

除此之外,最後一種比較穩定的方式,就是在吏部的京察或者大計當中,獲得上等的考評,作為加恩,朝廷也會封贈誥命。

不管是哪一條途徑,總歸下來就一句話,誥命是皇恩的體現。

可王竑這回,這算是哪門子的功勞,能得此皇恩呢?

接了旨意之後,俞士悅和張敏二人對視一眼,隨後,俞士悅上前問道。

“懷恩公公放心,旨意稍後便擬好送宮中用印,不過……”

話至此處,俞士悅的話頭停了停,似乎有些不知道該如何開口,見此狀況,懷恩便明白了他想問什麽,臉上浮起一絲笑容,懷恩又道。

“好教諸位知道,剛剛皇後娘娘下了懿旨,賜了這位李淑人珍珠十斛,翠玉頭面一套,過幾日宮宴,還要召李淑人進宮謝恩。”

皇後娘娘?

這話一出,不僅沒有解開他們的疑惑,反而讓他們的疑惑更多了,不過,懷恩卻並不繼續多說,笑著拱了拱手,便告辭回宮。

待得送走了懷恩,俞士悅和張敏回到公房當中,看著面前的奏疏,面面相覷,一時不知道該怎麽辦。

如果說,沒有這道旨意的話,他們肯定是立刻進宮,否了這個提議便是,可如今有了這道旨意,卻不知道,如今天子心裏到底是怎麽想的。

於是,二人默契的將奏疏先放下,隨後便打發人,去宮裏探聽消息。

沒過多久,便有人來回報詳情,俞士悅也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……

原來,天子在武英殿議事之後,盛怒之下,去了坤寧宮中,隨後,皇後娘娘問起天子因何動怒,天子便將王竑所言說了一遍,還說了一句……

“此輩匹夫,借朕邀名爾,若非朝廷優容言路,定將其下獄問罪!”

聽了這話,皇後娘娘卻沒有順著天子,而是起身叩拜,道。

“有此良臣,社稷之福也,陛下何以動怒?”

隨後,天子平息了怒火,明白自己不該動怒,於是,皇後便建議天子,應當封賞王竑,以彰言路,這才有了他們面前的這道旨意。

啊這……

俞士悅聽到這個消息時,還是在張敏的公房當中,發愁陳鎰的奏疏該怎麽票擬。

聽完了底下人的稟報,他們二人的臉色,卻有些精彩。

不管是俞士悅還是張敏,都是博覽群書之輩,所以,對於很多的典故自然是信手拈來。

別的不說,這個故事,聽起來怎麽這麽耳熟呢?

“首輔大人,這……”

俞士悅苦笑一聲,擡頭看著張敏,卻見對面和他的表情簡直一模一樣。

這可不就是長孫皇後勸諫唐太宗的翻版嗎?

咋的,又在大明朝重演了?

“既是如此,這份奏疏事關重大,不若,奏請陛下,下朝議如何?”

看著手裏的奏疏,張敏沉吟片刻,謹慎的開口道。

俞士悅思索了一下,也點了點頭。

應該說,為了這點事情下朝議,壓根就是小題大做,畢竟,都察院現在又不是沒有掌事官,就這麽一份舉薦的奏疏,每天不知道有多少,皇帝批了就算了,哪還用的上下朝議。

但是,這兩位內閣大臣,卻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這種方式,原因便是,現在天子的心思,著實是有些太過難以捉摸了。

這道聖旨,看似是在褒獎王竑,可是,朝堂之上的事,很多時候,可不能只看表面,比如說……

回到自己的公房,俞士悅又將剛剛那個前來稟報的中書舍人叫過來,細細盤問了一遍。

當然,重點就只有一個,那就是,這種後宮之事,這麽短的時間,他們是怎麽打探到的。

得出的結果也很簡單……

“回次輔大人,皇後娘娘派了很多人去王大人府中賜禮,有幾個出宮的宮女,出宮時將這般情景說了出來,如今,宮中已經有不少人都知道了。”

這話一出,俞士悅的神色頓時變了變,揮手將那中書舍人打發下去,他的眉頭卻皺了起來。

如此看來的話,天子是有意如此,至於目的,恐怕是要鼓勵言路,卻又礙於情面,不好放下身段親自出面,所以效仿了唐太宗故事。

不過,雖然說這個解釋頗為合理,但是,俞士悅卻總覺得,有哪裏不對勁……

與此同時,這個疑問也同樣出現在了坤寧宮中。

“稟皇爺,消息已經散出去了,想來,如今內閣已經得到消息了,過上兩日,只怕朝中也會傳開,奴婢回來時,幾位老大人一直想問皇爺為何要下這道旨,奴婢按您的吩咐,只說是皇後娘娘勸了,並沒有多說其他的。”

聽到懷恩的回報,朱祁鈺滿意的點了點頭,沒有多說什麽,見此狀況,一旁的汪氏卻忍不住問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