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:後續風波(第2/3頁)

從表面上來看,何文淵從正三品的侍郎,被降調為了正四品右僉都禦史,而且,還被調離了京師,按照官場慣例,算得上是連降三級,已是很重的處罰了。

可問題是,只要對官場有所通曉的人都清楚,這只是看起來重重懲處了而已。

要知道,出京賑災的人選,原本定的就是何文淵,區別只在於,他是以什麽身份去賑災而已。

若沒有這次的意外的話,原本何文淵應該是以正三品吏部侍郎的本官,以欽差大臣的身份負責賑災,如今出了這樁事,他的品級的確被降了,可是,實權卻沒有削弱太多。

俞士悅常年在內閣當中做事,自然對聖旨當中的字眼十分敏感,剛剛的那道聖旨,天子說的是,巡撫江西!

換而言之,雖然名義上來說,何文淵是被降職為了右僉都禦史,可實際上,他卻是被調任成了江西巡撫。

江西向來是文華寶地,朝中不少大臣,都出自江西,因此,江西巡撫這個差事,自然也是個肥差。

按照以往的慣例,江西巡撫,一般都是以正三品的右副都禦史擔任的,甚至於,有些時候,會以二品的右都禦史擔任,可如今,天子將這個差事,交給了何文淵,這其中的用意,不得不引人深思啊。

當然,哪怕是江西巡撫,也畢竟是外官,和吏部侍郎比起來,含金量還是要差一些的,更不要提,何文淵的品級,確確實實是降了的。

從這一點上來說,倒也算是勉強有了個交代,只不過,讓俞士悅擔心的是。

何文淵這件事情,鬧得這麽大,結果卻得了這麽一個明面上很嚴重,可實際上卻雷聲大雨點小的處罰,那麽,此後朝堂之上……

似乎是在印證俞士悅的意料一般,接下來的幾日,果不其然,內閣接到的奏疏,猛然多了起來。

坐在公房當中,看著兩份截然相反的奏疏,俞士悅不由一陣頭疼。

自從上次科道改革之後,密奏制度,在朝堂上就開始流行開來,雖然說,這個制度主要是針對於科道官員的,但是,當朝中大臣發現密奏可以更加‘暢所欲言’以後,也都紛紛選擇了這種方式。

不過,密奏和密奏,還是不一樣的。

如今的朝堂上,按照奏疏的保密程度,大致可以分成四個等級,保密級別最高的,就是向何文淵那樣的,直接呈送禦前,由天子親自開拆,除了上奏者本人之外,朝中無人可以知道內容,最多就是知道,有這麽一份密奏存在而已。

除此之外,還有一種容易被忽略的,就是東廠和錦衣衛的密奏,不過,這兩個部門比較特殊,可以直接面聖,所以,他們的密奏,單論保密的話,甚至連通政司都不會經過,也就是說,朝中的大臣們,連有沒有密奏,都不會知道。

不過,這兩者都遊離於朝堂之外,所以,暫時不再討論範圍以內。

朝堂之上來說,就是何文淵這種密疏的保密級別是最高的,不過,正因為是直送禦前的奏疏,所以,能夠獲得這種特權的人並不多,起步也要是三品以上的大員,主要以各部尚書,侍郎,都禦史,副都禦史為主,地方上,僅有巡撫大臣有此權利。

再往下,就是規模最大的,普通的密奏,擁有這個權利的人,就比較多了,基本上所有的科道官員,都可以以此形式上奏,近些日子以來,甚至出現了非科道的普通官員,也開始效仿的趨勢,為了此事,俞士悅和前任首輔王翺,還曾經特意進宮稟報,但是,天子卻並沒有多說,只是讓他們照平常處理,最後,為了保險起見,俞士悅等人也按照普通的密奏來處理了。

這種密奏,數量要比第一種大一些,因此,保密的級別也不高,內閣仍有預聞之權,只不過,只有對應的內閣大臣可以拆封,票擬結束後,要重新蠟封,再呈送禦前,內閣的大臣相互之間不許透露自己票擬的密奏內容,未得天子聖諭,也不可隨意將其拿到朝堂上議論。

只不過,比起第一種來說,總還是保密性差一些,畢竟,多了一道手,無論再如何保密,有些消息,也還是會流傳出去的。

這兩種,就是基本的密奏制度組成,再往下,就是普通的奏疏和例行的公文,也是內閣日常處理的最龐大的部分,這就沒什麽好說的了。

這段時間,內閣突然暴漲的工作量,也基本都是來自於第二種密奏和第三種明奏。

這些奏疏當中,出現了兩種趨勢,一種就是俞士悅擔心的那樣,對太子殿下有負面影響的評價。

當然,沒有何文淵那麽激進,大多都是一些挑毛病的奏疏,譬如,聽說太子殿下今天經筵打瞌睡了,明天請安的時候晚了半盞茶了……諸如此類的小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