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:後續風波

內閣的職責,除了分擔皇帝龐大的政務壓力,更重要的,還是調和內外,像是有人彈劾儲君這樣的大事,尤其是在如今的天家關系下,是最容易引起內外矛盾的。

雖然說,上次天子詔命增補了新的閣臣,但是,這些人當中,只有羅綺是在京的,其他的蕭晅,孫原貞,一個在湖廣,一個在浙江,從接到詔命,交接差事,再到進京赴任,少說要好幾個月的時間,就算是他們進了京,在內閣當中,也需要一段時間來熟悉。

所以短時間內,內閣的核心,其實還是俞士悅和張敏二人,一旦要是出了什麽事,還是要他們頂上的。

剛剛在殿中,王文突然出言,為何文淵說話,這很可能代表某種信號,如果說,不能搞清楚的話,以後真的出了什麽事情,內閣在朝堂上會十分被動。

因此,出了武英殿之後,俞士悅和張敏二人心照不宣,前者去安撫東宮屬官,後者,則去找王文打探消息。

二人並排向前走著,張敏輕輕點了點頭,道。

“談過了,天官大人,並沒有要偏幫何文淵的意思。”

每一任閣臣,都有自己的風格,對於張敏來說,他的風格,就是低調務實。

因此,面對俞士悅的問題,他張口便給出了結論。

但是,這麽做有一個不好的地方,那就是容易讓人一頭霧水,聞聽此言,俞士悅先是輕輕松了口氣,旋即,又皺起了眉頭,問道。

“既然如此,那為何剛剛在殿中?”

張敏自然知道俞士悅想問什麽,沉吟片刻,便道。

“這個,我也問了,不過,天官大人只說了一句話……朝廷向來有不以言罪人之例,朝中便是有人參奏陛下行為不妥,有違禮法,亦不加罪,何以太子殿下不可彈劾?”

這……

俞士悅愣了愣,旋即便沉默下來。

這個理由,說實話有些牽強!

的確,為保言路暢通,朝廷向來有不以言事罪人的慣例,但是,要知道的是,這是對於科道官員的特權,何文淵一個吏部侍郎,適用這一條本就有些不適當,更何況,他議論的,可是東宮廢立的大事。

朝廷大臣,的確有參奏天子在某件事務上處置不妥的,但是,誰又敢直白的議論皇位歸屬不成?

真要是如此,別說是什麽不罪言官的慣例了,不直接推到菜市口砍了,都算是恩寬了。

因此,沉吟片刻,俞士悅低聲問道。

“首輔大人覺得,就僅僅是這個理由?”

王文的理由實在是不夠充分,聽到這種理由,作為太子府詹事,俞士悅自然是不得不憂慮。

一個何文淵已經如此難對付了,真要是王文下場,那麽,事情恐怕就難以收拾了。

見此狀況,張敏也皺起了眉頭,似乎在考慮應該怎麽說,沉吟片刻後,他開口道。

“天官大人就是這麽說的,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麽,不過,何文淵之事,畢竟引起了如此軒然大波,所以,陛下雖然沒有當場處置,但總不會不處置。”

“我剛剛旁敲側擊,問了問天官大人的意思,他似乎是想,將何文淵調到都察院去……”

“都察院?”

俞士悅重復了一遍,似乎是想到了什麽,問道。

“這麽說來的話……”

“接下來,就看何文淵會以什麽官職,出京賑災了!”

張敏平靜的接了下去,眉宇之間,也隱隱掠過一絲憂色。

見此狀況,俞士悅也不好再問,不過,他的直覺告訴他,張敏並沒有把他得到的所有信息都說出來。

王文……

俞士悅望著天上耀眼的光芒,心中輕嘆一聲,這個天子在朝堂上的心腹重臣,百官之首的吏部尚書,到底在作何打算?

……

因為文華殿鬧出的亂子,哪怕朝臣們雖然已經散了,但是,對此事的關注,卻遠勝於其他的任何事。

尤其是當武英殿中的奏對結束之後,半日之間,種種議論便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了出來。

對於這種舉朝關注的大事,天子的處置一向是迅速而果斷的,過了午後,便有兩道聖旨降到了內閣。

第一道,是給東宮的,其內容主要以褒獎為主,誇贊太子近來勤學刻苦,勉勵太子當繼續用心,同時,賜下了不少金銀財帛,東宮的一幹屬官,基本上人人有份。

很明顯,這道旨意是以安撫為主。

而緊接著第二道,就是關於何文淵的旨意了。

“聖諭,吏部侍郎何文淵,於文華殿中言行不謹,著降品一級,命為正四品都察院右僉都禦史,巡撫江西,負責一應賑災事宜,欽哉!”

送走了前來傳詔的懷恩,俞士悅回到公房,神色卻有些復雜。

這份旨意,對他來說,只能算是喜憂參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