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一百零三章:於康的調查(第3/3頁)

不過詭異的是,就在大臣們剛剛踏進文華殿的時候,外頭卻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,噼裏啪啦的聲音打在檐上階下,莫名的讓人感到一陣悸動。

還是那句話,不論朝堂上如何暗流湧動,日常的早朝往往波瀾不驚,今日早朝,倒是有幾件大事。

頭一件事是吏部大計,經過幾個月的籌備,總算是完成了各方面的整備,王文代表吏部請旨,正式拉開了大計的帷幕。

當然,這件事情一直都在朝野上下的關注當中,所以進行到了哪一步,眾人也大約都有所了解,如今不過是穩步推進而已,並不在預料之外。

大計之後,還是吏部,前次天子下旨,命吏部整理增補內閣的名單,能夠進內閣的條件應該說十分苛刻,但是再苛刻的條件,大明如此龐大的官僚體系,也總是能尋的出人的。

而且,朱鑒被調離內閣之後,經過反復的商討之後,吏部最終剩下了大概二十余位人選,請旨之後,定於十日之後廷推。

俞士悅自然早就看過了名單,這些人當中,六部侍郎占了五位,除此之外,太仆寺和鴻臚寺卿,以及在外的布政使和副都禦史,夾雜著幾個南京六部侍郎,來歷聲望官職都各有所長。

但是,以俞士悅的眼光來看,其中有幾個人的希望最大,其一是翰林學士儀銘。

且不說翰林院早就有入閣的傳統,單說這位老大人的身份,郕王府舊臣,曾在地方歷練,如今又是各皇子皇女的老師,還兼任著東宮的左春坊大學士,從哪個角度來說,入閣都夠了。

唯一不足的,恐怕就是他並非科舉正途入仕,而是被征召舉薦入仕的,可能會被人詬病,但是,如果說,他能夠闖過廷推進入最終的名單中,哪怕是吊尾,也足以彌補這個缺陷了。

其次則是鴻臚寺卿羅綺,也就是上次迎回太上皇的正使,人望,資歷都夠,而且,和刑部尚書金濂關系頗佳,機會也很大。

再其次就是吏部侍郎何文淵,此人雖然理政的能力不夠強,但是好在他人脈廣,八面玲瓏長袖善舞,這一點,在廷推當中是占便宜的。

最後就是副都禦史王竑,左順門暴打王振黨羽的那位,朝中許多大臣十分看好他,但是俞士悅卻覺得希望不大,理由有二。

一則,王竑的性格太過剛直,甚至略顯暴躁,在科道正好,但是放到內閣,就有些不合適了。

二則,他雖然士林清望很足,可畢竟幾年前還只是一個給事中,雖然走了一趟邊境,險死還生,但是副都禦史的升遷也夠了,再入內閣,升遷的就有些過快了。

除了這幾個之外,剩下的人也有希望,但是以俞士悅的眼光看來,都沒有太大的勝算,京中的那幾個還勝算大些,可若是不在京中的布政使和其他官員,勝算就更小了,基本可以確定就是陪跑的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