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八十九章:火上澆油(第3/3頁)

不單單是因為近段時間以來,於謙對天子的頂撞。

以俞士悅對天子的了解,他老人家雖然會因此生氣,但是,只要冷靜下來,卻並不是什麽會計較的人,不然的話,也不會縱容於謙到今天。

更重要的是,這次的宮外跪諫,和往常的勸諫,性質上有所不同。

這段時間下來,他們想了各種辦法,希望皇帝把於謙放出來,但是始終沒有效果,這很不尋常。

因此,俞士悅這段時間,一直在思考,為什麽天子這次會動如此雷霆大怒。

後來,他再次想起當日在宮外於謙的話時,心中隱隱有了答案。

那日進宮勸皇帝的時候,他只是從於謙的角度出發考慮,但是卻忽略了一點。

那就是,這件事情在天子眼中,是什麽樣的性質。

往常的時候,於謙也有冒犯天子的舉動,但是,基本都是就事論事,在某件政務上產生分歧,而且,勸諫的手段也頗為多樣,至少,不會在早朝上或者是大庭廣眾之下頂撞天子。

但是這一回卻不一樣,就像那天俞士悅勸於謙時所說的話一樣,在當時執意要見天子,並不是阻攔皇莊推行最好的辦法,恰恰相反,等待早朝,然後先讓中低階的官員對此事提出異議,他們這些人再發表看法,這種徐徐推進的方式,才是最能夠解決問題的。

這一點,俞士悅清楚,於謙清楚,天子自然不可能不清楚。

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,於謙選擇了最激烈的方式來反對,就連一直和他交情頗深的俞士悅,也是在他解釋之後才明白,他是想要阻攔皇帝獨斷專行的作風,何況他人?

明明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不選,卻要用這種近乎逼諫的方式來激化矛盾,這種舉動,在天子眼中是什麽?

要麽是恃功自傲,要麽是邀名買直,無論是哪一種,都是天子厭惡至極的。

明白了這一點,俞士悅才猛然驚覺,那日天子對於謙的評價,並不只是盛怒之下口不擇言,而是真正對於謙的人品有了質疑。

遺憾的是,於謙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,他不肯低頭認錯,在自己看來,是堅持原則,可在天子看來,卻是和之前的科道禦史一樣,拿他這個天子,成就於謙自己的清名。

尤其是這次於謙的這份奏疏,鬧出這麽大的動靜,在天子看來,只怕更是坐實了之前對於謙的看法。

這便能夠解釋,為何之前於謙上了那麽多辭色鋒利的奏疏,天子都能平靜以待,可這次卻如此暴怒,實在是因為,於謙的行為,在天子的眼中,已經變了性質。

這種情況之下,他們用所謂的清名來為於謙辯解,自然是更加觸動到了天子的神經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