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六十四章:說服於謙(第2/3頁)

眼瞧著天子的情緒漸漸平息,一旁幾個大臣對視一眼,最終,俞士悅斟酌著字句,小心的開口道。

嚴格意義上來說,這話其實和於謙上奏的道理差不多,但是,這說法上,明顯就好聽了許多。

然而,聽了這話之後,天子的神情卻有些不悅,道。

“你們也說了,此事乃事出有因,宋文毅畢竟是為朕辦事,既然他並非是蓄意欺淩百姓,那麽朕豈能不保他?”

啊這……

在場眾人不由面面相覷,得,說白了,這還是面子的事兒。

宋文毅畢竟是皇帝的人,若真的是罪大惡極也就罷了,可如今占著理也要罰,那讓天子的顏面往哪擱呢?

但是,這要是不處置的話……

陳循沉吟片刻,上前開口道。

“陛下明鑒,宋文毅雖是為陛下辦事,可畢竟行事不當,手段欠妥,鬧成如今這個樣子,對陛下聲名有損,此亦是罪責也。”

“何況,今日早朝上……畢竟物議已起,若遲遲沒有結論,恐怕會在朝堂之上再起事端,此與陛下欲息事寧人之意相悖,故而,臣以為,不妨小懲大誡一番,一則震懾諸內宦,令其行止有度,不可肆意妄為,二則也算是給朝野上下一個交代。”

能夠混到他們這個地步的,都是人精。

雖然說上意難測,天意莫測,但是身在朝堂,誰能不揣測天子的心思呢?

單說這件事情,最關鍵的不是宋文毅,也不是於謙,而是天子到底想怎麽樣。

是真的要保宋文毅呢,還是需要一個台階,又或者,是在猶豫不定當中,這都要靠他們察言觀色的本領。

那麽,天子到底是怎麽想的呢?

不說別的,單看被召見來的陣容,便可猜測一二。

如今在場的,禮部胡濙,工部陳循,內閣王翺,俞士悅統共四人,這個陣容其實很不正常。

如果說是重臣合議,那麽沒道理只叫他們幾個,而撇開吏部,刑部,兵部和都察院。

如果說是涉事的衙門商議,那更是無稽之談,這事情和禮部,工部,八竿子打不著,真應該找的,是順天府尹和刑部,了不起因為牽涉田地,再搭上個戶部,當然,考慮到早朝上發難的是於謙,把這位主召過來也算是合情合理。

可天子這些人都沒找,偏偏找了他們,用意何在?

他們都和事情本身沒有什麽牽涉,那麽讓他們過來,就只能是看重他們幾個本身的價值。

俞士悅和於謙私交甚篤,所以最開始的那番敲打,大半都是說給他聽的,是想讓他代天子去敲打於謙。

至於剩下的胡濙,在朝中資歷深厚,擺明了就是天子怕自己情緒失控,用來鎮場子的,剩下陳循和王翺二人,一個是內閣首輔,一個是工部尚書,看似沒什麽關系,但是,他們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那就是,對朝中官員的影響力頗大。

陳循早年在翰林院任職多年,門生子弟遍布朝野,跟誰都能搭上些話,王翺職在內閣,也有安撫朝局的能力。

所以說白了,叫他們兩個人來,就是想讓他們快速把這件事情給平息下去,畢竟除了於謙之外,早已經有不少官員關注到了此事,於謙所為,只不過把事情擺上了朝堂,讓輿論進一步發酵而已。

對於天子來說,事實上想要冷處理,已經不行了,他可以晾著於謙一次,但是,不可能次次都晾著。

有了於謙牽頭,這件事情如果沒個定論的話,那麽,勢必會掀起更大的風浪。

因此要平息這次的風波,一要讓於謙不再揪著不放,二要讓他們這些重臣出面,敲打敲打自己手底下的人,莫要再鬧事了。

這是天子要達到的目的,想清楚這一點,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。

現如今宋文毅之事發展到這個地步,左右是要給個說法的,只不過就像天子說的,宋文毅是替皇帝辦事,而且這件事情勉強算他占理,所以若是重處,讓天子的面子也沒地兒放。

但是想來,天子也應該明白,若是不加處置也不行,所以對於陳循來說,他現在要給的,就是一個台階。

宋文毅是要罰的,畢竟朝野上下要有個交代,但是,不能罰的太重,而且,天子這要合情合理,這才有了他剛剛的那番話。

果不其然,聽了陳循的理由之後,天子勉強點了點頭,道。

“既是如此,便循幾位先生之意,宋文毅行事魯莽,有失法度,引發朝廷議論,杖責二十,罰俸三月,以示懲戒,此事所涉之人,有毆傷百姓者,亦依罪論處。”

懷恩躬身領命,其他幾個大臣也心中了然,這便是最後的處置了。

宋文毅要罰,但是原因是他手段有失,天子到底不願意認他在奪田一事上有過,也正因於此,罰的是宋文毅本人,而沒有下令將田地奉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