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六十三章:君明方能臣賢(第2/3頁)

“歷朝以來,如魏征之賢者甚多,如唐太宗之明者卻少,若無太宗之胸襟氣度,縱有魏征,也不過一普通諫臣而已,何能成千古名臣?”

“魏征之幸,在有唐太宗,我朝廷之幸,在有陛下,於少保今日當廷頂撞陛下,舉止實在不妥,但這也正是因陛下有容人之胸襟,否則如今在陛下面前之人,不應是臣等,而應該是錦衣衛,於少保也難立於朝上,而必在詔獄之中。”

“君明,方有直臣容身之地,陛下有此胸襟,於少保有此為國之心,想來千載之後,亦是一段不亞於唐太宗同魏征一般的千古佳話,故而臣言,這是好事。”

這番話說的,一旁的一幹大臣愣愣的。

怪不得都說這胡老大人八面玲瓏,五朝老臣的能耐,的確不是白混的,這話原來還能這麽說嗎?

在場的一眾老大人紛紛感覺自己又長見識了。

不得不說,這話的效果很好,天子聽完之後,臉色果然緩和下來,當然,天子也不是好糊弄的,自然聽得出來,胡濙這是為了安撫他,輕哼一聲,天子道。

“大宗伯這話一說,倒是把朕架起來了,他於謙是魏征,那朕要是責怪他,豈不成了昏君?”

話雖是這麽說,口氣卻平和了許多,由剛剛的盛怒,開始轉變成了無奈和埋怨。

見此狀況,胡濙倒是笑呵呵的拱手道。

“陛下明鑒,臣絕無此意!”

“君明臣賢,乃國之大幸,陛下若真的要責怪於少保,方才在早朝上便罰了,而且,也不會召臣等過來了,所以,臣說的這番道理,陛下都明白,臣稱贊的這番話,也卻是實情。”

“昔者唐太宗受魏征之諫,回到宮中後,一樣會有氣性,此人之常情也,但他能克制心性,將心中情緒同朝廷政務分開,不因一時之怒降罪,便正如陛下如今也,故而,臣說陛下有唐太宗之明,實則出自真心也!”

這話帶著明顯的拍馬屁的嫌疑,但是,不得不說,效果很好,哪怕明知道胡濙是在給於謙說好話,可天子的情緒還是消散了許多,道。

“還是大宗伯會說話,於謙早該跟大宗伯學學這般本事……”

胡濙笑眯眯的拱了拱手,卻並沒有說話。

於是,天子嘆了口氣,臉色也變得肅然起來,道。

“於謙所奏,並非沒有道理,這個朕知道,只是他這性子,確實要改一改了。”

“身為朝廷重臣,早朝之上當廷頂撞,確實不成樣子,朕可以有唐太宗之胸襟,但是禮儀法度總是要的,朕願成一段君臣佳話,他也要知曉分寸。”

“幾位先生和他都是同僚,該將朕意告訴於謙,規勸於他,不要在這些小事上處處頂撞,失了臣子本分。”

開始說話的時候,天子的口氣還能保持平靜,但是越往後頭,似乎是氣性有上來了,口氣變得隱隱有些嚴厲。

幾位老大人相互對視一眼,心中不由有些無奈,於謙的那個性子,哪是他們能勸得住的。

不過,當下也只能應承下來,齊齊道。

“臣等遵旨……”

“宋文毅一事,東廠和錦衣衛已然將詳情稟奏給朕,這件事情的內情,並沒有看起來那麽簡單。”

發泄完了情緒,還是得處理事情。

因此,眼瞧著底下幾人俯身領旨,朱祁鈺沉吟片刻,繼續開口道。

說著話,他從手邊的禦案上翻出兩份密奏,然後命人傳遞了下去,隨後道:

“此事俞次輔已經找朕說了好幾次,朝中大臣,除了於謙外,也一直有人參奏此事,所以朕先是命宋文毅自陳,隨後又讓舒良去核實其言,事實證明,他對朕並無隱瞞。”

“朝臣所奏巧取豪奪之舉,確實是有,宋文毅命人並入皇莊的數百頃田土,也的確是遠低於市價購入,其中,確然使了些手段,也傷了些人。”

“但是,此事最初緣起,是宮中內宦族親田地,被當地鄉紳所奪,告到衙門上,縣衙偏袒回護,於是攀關系,找上了宮中宦官,恰好這個宦官是宋文毅手下,故而他便出手查了這件事。”

“後來查探之後,發現近年以來,因京畿附近戰亂,災情等事,有不少豪紳趁機壓低田價,強行兼並,許多百姓求告無門,衣食無著,最後托庇於皇莊之中,成為佃戶。”

“隨田產一同被侵奪的,還有宅子,糧食,這些事情,官府既管不了,也不想管,宋文毅管著皇莊,他查探此事的時候,詢問了不少佃農,後來尋上門來的皇莊佃戶越來越多,出於此節,宋文毅才帶人,將查證以後,許多被地方仕紳富戶兼並的田土又買了回來,歸入皇莊之中……”

幾本密奏在幾個大臣之間傳閱,再加上天子的解釋,他們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來龍去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