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四十一章:被騙了……(第2/3頁)

這才是朝臣們心中不滿的真正原因。

沈翼的話沒有王翺的巧妙,也沒有俞士悅的激進,但是,他卻指出了至關重要的一點。

那就是,大明和楊傑,是同一戰線上的自己人。

其實這一點,剛剛俞士悅也提到了,但是,他只是用來輔證自己不會怪罪楊傑的觀點,卻沒有利用起來。

而沈翼則是更進一步指出了,楊傑奉命出邊,固然是為了攪動草原風雲,但是,平衡草原各方勢力,不是楊傑一個人的事,而是整個朝廷的事。

換句話說,這是國政,是需要整個朝廷協同合力的事。

既然如此,那麽楊傑所做的一切,就不是結束,而是開始,韃靼內亂,的確有可能給瓦剌可趁之機。

但是,這對大明來說,又何嘗不是一個插手草原的大好機會?

就像沈翼所說的,原先五大部落是通過脫脫不花來和大明進行互市,那麽如今脫脫不花一死,各部分崩離析,但是,互市卻不會停止。

畢竟,在外有瓦剌威脅的情況下,內有各部相互爭鬥的情況下,盡快的壯大實力,才是各部需要做的。

所以這種情況下,各部更需要爭取大明的支持。

這比扶持一個傀儡大汗,可是對大明來說更加有利的事情,畢竟,哪怕是一個傀儡,至少也是明面上的共主。

只要是有這個共主,無論是不是傀儡,都比徹底的分裂,風險要更大,靈活度要更低。

沈翼的言下之意很清楚,那就是,朝廷這個時候,應該和楊傑竭力配合,以他之前在草原創造的良好局面為契機,由朝廷出面幹預,徹底達到,讓草原陷入長久混亂的目的。

這,才是根本的解決之策!

或者說……這才是天子想要的……

沈尚書擡頭望著天子,果不其然,便看到了天子眼中隱含的一絲笑容。

與此同時,在場的其他大臣,也同樣受到了沈翼的啟發,皺眉沉吟了片刻,王翺道。

“沈尚書所言有理,草原苦寒,但是中原卻物資豐富,對於草原各部來說,沒有比互市,獲取物資更加方便安全的渠道了。”

“韃靼各部分裂後,內外交困,只會更加依靠互市,大明完全可以趁此機會,重新制定互市條例,和更多的部族分別開展互市。”

應該說,互市開展了這麽長時間,雖然說,朝中一直都有反對的聲音在。

但是,隨著真正落實下去,朝中的諸多大臣,還是漸漸放下了顧慮。

大明和宋朝不同,至少目前來看,沒有三冗之費,蒙古各部,也和遼金西夏不同,尤其是在如今韃靼分裂之後,各部之間相互征戰,混亂不堪,完全沒有成建制的國家出現。

尤其是在皇店包攬邊境貿易,對民間仍舊嚴防走私的情況下,互市也沒有像想象當中一樣,出現資敵的狀況。

相反的,還是那句話,大明這兩年能夠快速的恢復元氣,和互市的開展是脫不開關系的。

草原上別的沒有,但是,那幫貴族攢的金銀珠寶卻不少,通過互市,這些金銀大批量的流入了大明。

雖然說有相當一部分,都被天子給拿走了,但是,仍有不少都流入了國庫當中。

事到如今,互市儼然已經成了戶部的錢袋子之一,所以,即便是有反對互市的聲音,但是,在戶部的強力鎮壓下,都不用天子開口,這些聲音就漸漸消弭了。

但是,這是大方向上的問題,具體的細節上,朝中的大臣們一直都還有分歧。

比如說,出於當初瓦剌之戰的情勢,天子許諾的是和脫脫不花展開交易,雖然說名義上是五大部落朝貢貿易,但是實際上,仍然要通過脫脫不花。

事實上,這一次脫脫不花之所以敢悍然對也先起兵,原因之一,就是他通過互市的份額分配權,牢牢的控制了五大部族。

這種狀況,對於大明來說,顯然是不利的。

長此以往,脫脫不花完全有可能逐漸掌握各個部族,成為實質上的可汗。

所以,朝中一直都有兩種聲音,一是要擇機停罷互市,不給脫脫不花成長的機會,二是要擇機修改互市條例,讓大明能夠直接和各個部族交易,如果有可能的話,甚至可以由大明來指定對方來交易的部族和具體人選。

從這個角度而言,脫脫不花的死,反倒是使得後者的時機變得成熟了起來。

聞聽此言,範廣的眼睛也是一亮,道。

“陛下,照這麽說的話,大明完全可以重新選擇交易的對象,臣知道草原上有好幾個部族,雖然規模不算大,但是,出產的馬匹可以數天數夜長途奔襲而不休息,是上好的良馬。”

“可惜的是,數次互市,臣都沒有見到韃靼將這些良馬拿出來,若是引進這些良馬,我大明的騎兵,必然也是驍勇無敵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