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四十一章:被騙了……

這番話,說的就很有技巧。

天子說楊傑是嶽武穆,是意在說楊傑此番作為,有可能會在朝堂上遇到的誹謗。

王翺將他比作藺相如,一方面,是肯定楊傑所做之事,如藺相如般孤身出使,攪弄風雲,另一方面,也巧妙的避過了嶽武穆的說法,算是給了君臣雙方一個台階下。

不得不說,在內閣待久了,這位首輔大人平息火氣的手法,也越發嫻熟了。

有了王翺起這個頭,其他的一幹大臣,也紛紛跟上,先是俞士悅開口,道。

“陛下容稟,楊鎮撫使此番草原上的所作所為,堪稱膽略過人,雖略有冒險之處,但是,於我大明,自是功臣。”

“何況,韃靼瓦剌,雖向我大明朝貢,可始終懷有不臣之心,當初,太宗,仁宗,宣宗三代先皇,皆對各部深恩厚賜,然則此輩賊子,不思報效,反倒屢屢擾邊,興兵起戰,掠我百姓,侵我疆土,著實可恨之極。”

“楊鎮撫使乃是我大明朝廷命官,奉旨持節,遠赴迤北,乃代天巡狩,爾蒙古各部,既對我大明臣服,自當對楊鎮撫使奉為上賓,如今孛都擅自扣留我大明使臣,實屬冒犯。”

“陛下仁慈,不曾興兵降怒,討伐不臣,已是恩寬,莫說楊鎮撫使並未招惹孛都,便是行止有所不當,也是我大明之事,豈有區區孛都擅自行事之理?”

這話說的漂亮,算是將罪責都推到了孛都的頭上,殿中的氣氛總算是稍稍緩和了些。

緊跟著,一旁的沈翼也開口道。

“陛下放心,如今蒙古內亂,更難以形成有效的力量來威脅我大明。”

“何況,韃靼各部分崩離析,對於我大明來說,是大好事,往日互市之時,五大部落相互串聯,蓄意壓低互市的價格,交付的牛羊,馬匹,金銀,多有偷工減料,以次充好之舉。”

“現如今草原亂局一片,各部若想維持日用,只能單獨前來和互市,如此一來,主動權自然在大明手中,借此機會,我大明更能平衡各方勢力。”

“邊事邊務,乃是朝廷之事,楊鎮撫使此番已然是出了大力,有他創造的大好良機,我等朝堂諸公,若是還不能好生利用,倒真是成了屍位素餐了……”

在對於草原各部的政策上,之前天子就和於謙,沈翼等人有過一次討論,主要的方針,當然還是以羈縻為主。

具體來說,就是通過互市來制衡草原各方,使其陷入長久的內亂當中。

從這個角度而言,草原越亂,自然對大明越有利。

而且,別看沈尚書打從進來開始,就一聲不吭的,那是因為,他到現在都還沒搞明白,天子找他來是要打什麽主意。

以這位身大司徒的經驗來看,這種小規模的議事,凡是叫他過來,除了出錢,就沒別的事了。

所以,雖然沒有什麽用,但是,沈尚書每次都還是努力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。

反正,不管朝事如何,戶部的這一攤子事,沈尚書是管好了,至於別的,能不摻和就不摻和吧……

當然,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這也是沈翼的政治智慧,當好一個摳摳搜搜的錢袋子,其他萬事不理。

至少目前來看,因為戶部的壓力一直很大,所以,天子對他的寬容度,還是很高的。

但是,一般情況下不開口,不代表真的就不需要說話。

王翺和俞士悅的話,一個溫和,一個略顯激進,雖然都是為了安撫天子的情緒,但是,更多的是態度上的表達。

可是沈翼就不一樣了,他是這幾個人當中,唯一一個一針見血,指出了正確的解決方向的。

朝堂上的事情,很多時候,難以分辨對錯。

天子剛剛的怒火,或許是摻雜著情感,但是更重要的,卻是給楊傑在草原上的所作所為,定下了性質。

將楊傑比作嶽武穆,言下之意就是,天子不想當趙構,所以,他不會容忍朝臣中有秦檜存在。

這種情況下,只想著表忠心,固然能解決一時之難,但是,卻治標不治本。

天子之所以這麽生氣,是察覺到了朝臣心中的某些想法。

但是,想也知道,天子不可能天天發怒,也不可能對著滿朝的文武百官,次次疾聲厲喝。

要是發火能解決問題,那麽,這朝堂上就不會有那麽多難辦的事了。

就如今的狀況而言,說沈翼等人,要向秦檜一樣,出賣楊傑求和,倒不至於,但是,對楊傑不顧後果的行為,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不滿的。

當然,從道理上而言,這種不滿有些不近人情,有寒了忠臣之心的意味,這也是天子雷霆大怒的原因。

但是,不近人情歸不近人情,卻不是空穴來風。

韃靼內亂,瓦剌會從中漁利,這幾乎是必然的事,從這個角度而言,不免就有人會想,如果沒有楊傑的這一番舉動,瓦剌和韃靼兩敗俱傷,是否會比現在的局面更加有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