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三十八章:議事(第2/3頁)

見此狀況,朱祁鈺便道。

“這件事情乃是機密,所以,諸卿並不知曉。”

“當初商議這件事時,範都督在場,便讓範都督來說吧!”

話音落下,在場諸人的目光,都落在範廣身上,但是,神色卻各有差別。

應該說,天子的這個舉動很正常。

畢竟,這件事情既然令天子如此重視,那麽,其中根由必定十分復雜。

若是三言兩語也就罷了,但是,既然事態復雜,那麽,哪有讓君父向臣子逐一解釋的道理。

所以,指定一個大臣來詳述,十分正常。

但是,問題就在於,天子指定的這個人,是靖安伯範廣!

當然,無論從身份上,還是從執掌上,範廣來說都沒有問題。

問題就在於,範廣是個武臣!

事到如今,在場的大臣基本也能看得出來,楊傑此去邊境,並不單單是為了遴選府軍前衛,他發來的軍報,能夠讓天子如此重視,也必然牽扯極大,很有可能是關系到邊境局勢。

這種情況下,天子點誰來替他對大臣們解釋來龍去脈,其實很大程度上,代表著一種態度。

這往往意味著,在接下來可能遇到的狀況當中,誰會受到天子的倚重,拿到主導權的問題。

要知道,當初土木之役的軍報傳來之時,代表孫太後和當時還是郕王的皇帝陛下,向群臣宣布這個消息的,就是如今在朝中最受倚重的於謙!

那個時候,於謙還只是一個兵部侍郎,比他聲望高的,有王直,胡濙等一幹老臣,比他更熟悉邊務的,也有軍府的一幹武臣。

但是,當時是於謙來宣布這個消息,理所當然的,後續的主導權,也就被於謙所代表的兵部給掌握了。

如今,天子讓範廣來代為解釋此事,是否也有這種用意?

老大人們心中念頭轉動,但是,卻也沒有人不長眼到站出來對此表示異議。

於是,範廣上前兩步,拱手道。

“臣遵旨。”

隨後,他轉過身,對著底下幾個大臣開口道。

“諸位大人,此事還要從當初春獵時,孛都出逃說起。”

“當時,孛都連夜從春獵場上逃出京師,輕車簡從,很快便逃出了邊境。”

“為了探查他出逃的原因,陛下命錦衣衛和兵部,從不同渠道撒下人手,探查草原局勢。”

“不久之後,得到消息,孛都之所以出逃,是因為草原亂局將起,他擔心我大明得到消息後,將其扣押在京,故此才冒險連夜逃走。”

“這麽說,是草原又有戰事?”

聽了範廣的話,在場幾個大臣,不由相互對視了一眼,隨後,王翺斟酌的詞句,問道。

“孛都既然如此匆匆逃走,說明此事必定和瓦剌有關,之前紫荊關一戰,瓦剌雖然元氣大傷,但是,實力仍舊不弱。”

“而且,之前使團出使的記錄,老夫看過,明顯能夠看出,也先雖斷一臂,但是,對瓦剌的掌控力不弱反強。”

“這種情況之下,能夠讓孛都如此著急回去的,難道是……脫脫不花起兵攻打瓦剌了嗎?”

不得不說,王翺畢竟曾經在邊境鎮守多年,對於邊境局勢的判斷,還是很精準的。

僅憑只言片語,便推測了個八九不離十。

但是,與此同時,看著底下其他大臣茫然的樣子,朱祁鈺不由嘆了口氣。

瓦剌和韃靼,一直都是大明威脅最大的敵人,打從立國的時候起,朝廷每年在邊境花費的精力,一直是最多的。

然而,面對如此強大的敵人,大明大多數的官員,對於他們的了解,卻基本上只來自於民間議論。

至於說要掌握其中的消息動態,更是無從談起。

從孛都出逃,到如今已經有小半年的時間了,也就是說,草原上的戰事已經打了好幾個月了。

但是,朝堂上對於草原的了解,卻依舊少的可憐。

甚至於,可能大多數的官員,甚至都不知道草原起了戰事。

這其中,固然有不可抗的因素,比如說,草原廣闊,蒙古各部族時常遷徙,搜集消息困難,再比如,在邊防政策上,大明從仁宣以後,一直偏向於守勢。

可是,除了這些之外,更多的其實還是朝中諸多大臣,對草原部族的輕視。

這種輕視,來自於中原文明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優越性,在很多士大夫看來,草原部族不懂禮義道德,不會制造鐵器,也不會種植糧食茶葉,只會燒殺搶掠,根本就不值得任何的尊重。

正因如此,哪怕是經歷了土木之役這樣的打擊之後,他們也始終不覺得是草原部族太強,只覺得是王振擅權,胡亂指揮,以致大敗。

當然,如果於謙在的話,他所知的消息,要更多的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