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八十八章:合理分工

所謂四民之業,也就是傳統所指的士、農、工、商。

如果說重宗學,設科選,制拜掃,革冗職,這些勉強還能找一找過往的典制先例來依托的話,那麽,開四民之業,就是純純的新政了。

洪武年間,到底也有選宗室入仕的條文,只不過很少而已,當初天子要開宗學,錄宗子,也是依托的這個舊例。

但是,開四民之業,是完全不同的意義。

這個舉措,要比革冗職更進一步。

皇明祖訓定,凡皇室子孫皆為宗室,郡王六世孫以下,世授奉國中尉,即所謂的不為齊民,世受朝廷供養。

說白了,在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當中,凡是朱家子孫,無論隔了多少代,都擁有貴族身份,和庶民相別。

革冗職革的是遠支宗室的特權和宗祿,但是並不革其名。

說白了,如果革冗職的措施施行下去,那麽,無論多少代的子孫,仍然都會受封奉國中尉,但是,就和文官的文勛一樣,只是好聽而已,沒有俸祿可領,也沒有宗室特有的豁免權。

頂多,也就是能夠和普通的舉人一樣,有見官不跪的權力而已,但是其他方面的特權,會被統一革除。

這個其實說起來,也是在鉆空子。

皇明祖訓說的是授奉國中尉,但是,沒有說不能更定奉國中尉的祿米及其享受的待遇。

盡管此舉有掩耳盜鈴的嫌疑,可勉強要說的話,還能說得過去。

可開四民之業就不一樣了。

除了仕途之外,農、工、商各業,皆是庶民之業。

一旦允準宗室開四民之業,其實也就是承認了,這些被革除特權的宗室,在身份上也變成了庶民。

這不僅和皇明祖訓是相違背的,而且,只怕很多的宗室,也接受不了。

別說現在,奉國中尉還是有祿米和特權的,就算是沒有了,僅僅只是一個虛名,可身份上的優越感,也不是那麽輕易能夠放棄的。

搞不好,就會有人給天子扣上一頂刻薄寡恩,煎迫宗室的名頭。

因此,無論是朱徽煣還是胡濙,在聽到天子的話之後,皆是有些愁眉苦臉。

面對這種情況,朱祁鈺倒是笑了笑,道。

“其實,宗室之事,朝中早就有人議論,朕也是這些日子,看了不少往年的奏疏,看到了幾句話,叔祖和大宗伯,不妨也幫朕參詳一番。”

“……自古法莫備於成周,周家五世祖免,燕會無與,慶問無及,此王者以貴奪親,止乎其所不得不止,仁之至義之盡也。”

“然國家自奉國中尉而下,皆五世以外親,若欲盡人而贍養之,難以塞其嗷嗷待命之口,若欲盡人而約束之,難以抑其洶洶不平之情,雖生之寔,則傷之為……”

“這幾句話,令朕頗有所感,不知叔祖和大宗伯覺得,說的可有道理?若有,何以解此困境?”

啊這……

胡濙心中默默吐糟了一句。

陛下您現在這是連面子工夫都懶得做了對嗎?

上次好歹還有本奏疏拿出來,這回直接就是看的是嗎?

您倒是說說,這是哪年哪本奏疏,胡老大人在朝五十年,就沒見過膽子這麽大的臣子。

還什麽五世以外親,你把這話當著太祖皇帝說出來試試,怕是要試試就逝世!

打從心底來說,胡濙很清楚,這番話是有道理的。

歷朝歷代的宗法制度,就沒有像大明一樣的。

遠的不說,以唐宋為例,唐代所封諸王,雖得承襲,但是卻無封地,僅支俸祿,僅止嫡脈,支庶往往從軍為官。

至於宋代,更加幹脆,皇子封王,但王爵不可承襲,到第三代,便是庶民之身。

唯獨到了這大明,太祖皇帝出身貧苦,所以極其看重子孫後代的生活,定下了這樣優渥的宗室待遇。

理論上來說,這是不合理的,就像天子所說,這樣下去,遲早宗室會成為朝廷最大的負擔。

但是,這就是問題所在。

朝廷的一應典制,都是太祖皇帝定的,哪怕明知不合理,可要否定太祖皇帝,需要的勇氣可不是一般的大。

躊躇片刻,胡老大人無奈的嘆了口氣,道。

“陛下,臣以為成周之法,為古之禮制,自有其道理所在,今朝中宗室,雖尚且未有難養之弊,但確有長遠之患,故臣以為,若有宗室自請,未嘗不可準其力行四民之業。”

這既是表態,也是在玩太極推手。

朱徽煣聽完了之後,立刻暗罵一聲老狐狸。

聽這番話,朱徽煣就知道,胡濙明白天子的意思,但是,他卻把壓力推到了宗室的身上。

事實上,他們倆都明白,今天進了這個門,看了這本奏疏,他們兩個,就注定是天子的背鍋俠。

只不過,是分工不同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