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七十一章:伴君如伴虎(第3/3頁)

“不,你不知!”

“治國以仁以德,此聖賢之言,興盛之道也,朝中袞袞諸公,皆奉之若此,你區區弱冠之年,何敢發此狂悖之言?”

“莫不如,你比諸朝廷諸公,更勝一籌乎?”

這話說的有些重,以至於,楊傑心中一沉,連忙再度叩首道。

“草民不敢!”

又是輕輕嘆了口氣,朱祁鈺道。

“楊傑,朝堂之上,多得是聰明人,諸法不用,自有諸法不用的道理,今日之言,朕不追究,但你切記,出得此門,方才之言,一字不可再提,否則招致禍端,朕定不容情!”

“是,草民謝陛下隆恩!”

楊傑再度叩首,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幾分,當然,心中的疑惑依舊未減,只不過,此刻他卻也不敢開口再問。

因為,他剛剛能夠感受的到,某一瞬間,天子對他是真的動了殺意,但是,這份殺意一展而收,以至於讓楊傑差點以為,是自己感覺錯了。

有了這番插曲,楊傑不敢再言,但是,朱祁鈺卻繼續道。

“鷂兒嶺一戰,你所言不無道理,可這份奏疏當中所言,非同小可,你可知這份奏疏若流傳出去,你昌平侯府,可算是將朝堂諸臣,得罪了個遍!”

要知道,土木之役的是非,早已經有了定論。

而楊洪的這份奏疏,以鷂兒嶺一戰為起手,但是實際上,所說的卻是土木一戰的歸因。

當初,朝堂眾臣將土木之敗,歸於權宦作亂,將怯軍弱,貽誤戰機,以致大敗。

但是,在這份奏疏當中,楊洪提出了新的看法。

他直接的指出,土木之敗,敗在軍隊制度廢弛,敗在朝堂重文輕武,敗在朝廷不修武備。

明裏他指責的是三楊對太上皇教導有失,但是實質上,他的矛頭直指的是近些年來,朝中打壓武將的風氣。

這其實很好理解。

以鷂兒嶺一戰為例,若是在出戰之時,朱勇能夠有絕對的領導權和指揮權,那麽以他的戰略素養,必會穩紮穩打,不會輕敵冒進,以至於有此大敗。

退一步說,即便朝廷體制管著,不可能讓主將獨掌一軍,那麽,若是監軍大臣和宦官,能夠有基本的軍事素養,且對領兵大將的命令不橫加幹涉,也不會有此禍端。

這一切的原因,往根子上說,其實本質在於,朝廷武將的地位日趨降低,而武將之所以日漸被文臣打壓,究其根本,實際上在於,自三楊主政一來,朝堂上長久彌漫的輕視武將的風氣。

永樂,宣德兩朝,武力煊赫,大軍所到之處所向披靡,以至於,在三楊看來,大明國威之盛,在軍不在將。

說白了,有大明數百萬官軍在,領兵大將無論是誰,是否有韜略智謀,皆可戰而勝之。

這種古怪的自信,導致整個正統時代,既對邊事充滿著自信,又對邊事充滿著忽略。

所以三楊在教導朱祁鎮時,從不重武略,而更偏文治,所以文臣敢肆無忌憚的打壓勛貴武將,所以在土木之役時,滿朝上下,都認為朱祁鎮雖然胡鬧,但是最多就是損失慘重,不至於敗。

然而,事實給了他們每一個人,一個狠狠的教訓!

所以實際上,楊洪的這份奏疏,鷂兒嶺之戰,只是個引子,他想要的做的,是給土木之役中的眾多將領平反。

甚至於,再往深了一層說,他這是要,給長久以來,被打壓的勛貴武將們,處一口氣,爭一次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