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四十七章:專注拆台於少保(第2/3頁)

當然,這個問題,並沒有困擾在場之人很久。

因為,就在陳鎰話音落下不久,殿中便響起一道略有些發悶的聲音。

“陳總憲,此事和楊信無關,早在事情發生的第一時間,他便將一應情況寫成了奏疏,請老夫帶回京中直奏陛下。”

“當時,也是老夫告訴他,此事重大,在情況未明之前,不宜將猜測之詞具本上奏,並讓他對其他人保密,因此,楊信才未將此事通報耿九疇,而是繼續詳查。”

這道聲音響的突兀,令眾人都感到一陣意外。

循聲望去,卻見說話的不是別人,正是入殿之後沉默許久的兵部尚書,於謙!

話音落下,在場一陣沉默,所有人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好,唯有豐國公李賢小聲嘀咕道。

“老夫就說嘛,楊信那小子我見過,是個機靈懂分寸的後輩,這種事情,就算他要瞞,有於少保在,也瞞不住啊!”

聲音雖小,但是,眾人本就坐的不遠,加上此刻殿中沒人說話,這小聲的嘀咕,自然被聽的清清楚楚。

於是,陳鎰的臉色便有些不大好看。

不論是在哪個地方,只要有人的地方,就會有摩擦和鬥爭,雖然說,如今在殿中的人,都算是和天子親近之人。

但是,畢竟文武有別。

方才陳鎰雖非有意要攻擊楊洪,但是,說話口氣的確不好。

如今情況發生了變化,同為勛爵的李賢,自然是要站出來說兩句話。

不過,這老家夥聰明的很。

一副自言自語的架勢,讓人反駁都不好反駁。

悶著一口氣,陳鎰看了於謙一眼,到底是聲音轉緩了下來,道。

“即便如此,楊信所做也不妥當,他身為宣府副總兵,並非兵部所屬,此事亦非軍務,並不在兩邊總督的權責之內。”

“遇到這等事情,楊信要麽請示總兵官陶瑾,要麽移交協理軍務大臣耿九疇,豈可因於少保一言,而不知會朝廷?”

兵部掌武官選授,但是,就和吏部一樣,兵部只負責選授考核,卻並非是這些武官的上級衙門。

楊信身為宣府副總兵,他的上級應該是宣府總兵官陶瑾,而他們二人,又分屬於五軍都督府所轄。

所以,陳鎰說的沒錯,從規制上而言,在這件事情上,於謙所說的話,只能是作為參考,而不是命令。

即便當時於謙有兩邊總督的差遣在身,他能夠下令的,也只有軍務層面的事情,而不能阻攔楊信將這種非軍務層面的事情上奏朝廷。

不過,話說到這,其實,陳鎰的態度已經平復下來了。

事實上,他之所以生氣,是因為楊信欺瞞朝廷。

作為邊鎮大將,這是極犯忌諱的事情。

今日楊信可以對朝廷虛瞞於謙被謀刺之事,那麽明日,他或許就敢攔下緊急軍報,更有甚者,偽造戰功這等事情,之前也不是沒有在邊境發生過。

所以,這種事情一旦發生,必須要嚴懲。

但是反過來,既然楊信知會了於謙,並曾經讓他轉呈奏疏,便說明他沒有欺瞞朝廷的意思。

只要能夠確定這一點,其他的都沒有必要過多的計較。

如今陳鎰這麽說,只不過是給自己找個台階下而已。

畢竟,陳鎰也不是老古板,他心裏清楚,規制是規制,實際是實際。

雖然理論上來說,兵部對於他這個宣府副總兵並沒有直接的管轄權,但是,畢竟楊信面對的,是朝中位高權重,又深得天子信重的的少保於謙。

而且那個時候,不出意外的話,任禮已經將於謙暗查軍屯的事情透露給了楊信。

從如今得到的消息來看,當時的楊信,無論是出於何種緣由,總之,他和楊家在京城的策略保持了一致,也即全力配合朝廷,換得寬免。

這種當口下,楊信自然更不可能得罪於謙。

何況,陳鎰所說的兩條路,前者,宣府總兵官是陶瑾,和英國公府過從甚密,若是告訴了他,前腳說出去,後腳英國公府必然就得了消息。

至於後者,這件事情要上報,最優選肯定是密奏天子,但是楊信沒有直奏之權,也沒有密奏的渠道,而於謙恰好是天子最信任的大臣,又是當事人,讓他回京之後順便稟報,是最好的選擇。

相反的,通報耿九疇雖然合乎規制,但是,這件事情關系重大,楊信和耿九疇關系不深,拿捏不準他在這件事情上的態度。

若是沒得選擇,自然一切不論,可有於謙這麽個更優選擺著,楊信自然不會去找耿九疇。

這中間的緣由,不必太花心思便能想得明白,所以,違背規制是違背規制,實際情況也要考慮。

這個時候,只要楊洪替楊信認個錯,說自己考慮不周,這事就過去了,陳鎰也不過是想面子上過得去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