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九十二章:第一道坎(第2/2頁)

所以在這件事情上,王文自然是不願意的。

和他一樣的,還有翰林學士蕭镃。

作為翰林院如今的掌事人,蕭學士其實很郁悶,要知道,翰林院是個清水衙門,之所以被看重,是因為可以積攢人脈。

基本上從翰林院出去的,最後在朝中都能有一席之地,最次也能做到三品大員,這種未來的投資,在講究關系的官場上,是極為有用的。

沒看到工部的陳循,雖然在六部當中排名最末,但是,只要他想,隨時能找到一批門生故舊嗎?

這就是多年積攢下的人脈。

蕭镃從國子監祭酒轉調到翰林學士,時間不長不短,也有小一年了,但是,由於種種原因,卻始終沒能在翰林院建立起自己真正的勢力,朝中更是不要提了。

他就指著這次春闈,能有幾個好苗子,給翰林院多加一點新鮮血液,但是於謙這麽一搞,別說是多加幾個了,一甲的那仨,蕭镃覺得都不一定能保得住。

還有就是,翰林院現在的這批庶吉士。

對於那些已經授官的一甲進士,基本上門庭已定,很難再改。

但是,這些庶吉士不一樣,翰林院的掌院學士職責之一,就是教授庶吉士,所以,誰是掌院學士,誰就是這些庶吉士的老師。

除此之外,掌院學士手裏還握著對庶吉士的考核權。

可以說,蕭镃現在,一指著春闈能進來一批新學生,二指著散館能上一批合自己心意的官員。

結果,兩條路都被堵了,讓他怎麽能高興的起來。

還有就是,庶吉士畢竟是清流華選,會試中的佼佼者,如果是散館了之後,這些人考核沒有通過,被選授到科道,那是正常的轉調。

但是,現在還沒到散館的時候,於謙要把人調走,實際上就犯了忌諱。

還是那句話,這些庶吉士苦苦的熬了兩三年,不是為了和那些觀政半年,而且科舉還沒有自己考得好的二甲進士一條起跑線的。

這種選授的方式,實際上是拉低了庶吉士未來的前途。

要是以後但凡朝廷缺人,就跑翰林院來挖,那這誰受得了?

而且,更重要的是,由庶吉士轉為禦史,雖然沒什麽品級上的升降,但是在朝堂眾臣的眼中,無疑是自降身價的。

所以,哪怕是單純出於翰林學士的職責,蕭镃也得出面阻止。

因此,在王文之後,蕭镃也立刻出來附和,道。

“不錯,翰林院轉調科道,而且是如此大規模的轉調,若是貿然為之,恐怕朝野上下會有議論,而且,所謂術業有專攻,翰林院中也並非所有人,都適合轉遷科道,所以,此事還是要審慎考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