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二十九章:於謙的決斷(第3/3頁)

將奏本遞了出去,於謙心中松了口氣,這才轉向一旁進來稟報的方杲,開口道。

“好,你去安排,我們明日啟程,去宣府!”

“啊?”

方杲一時有些沒反應過來,天子的旨意是昨日傳來的,八百裏加急,命於謙前去宣府,勸諫太上皇回京。

這件事情沒有保密,所以,方杲自然是知道的。

但是,當時於謙看完之後,卻並不著急,只說手頭還有些事情要處理,等上兩日再啟程不遲。

與此同時,他吩咐方杲關注好宣府的動態,有何消息立刻來報。

作為於謙的親信,方杲自然清楚,於謙此次巡邊,身負的職責並不只有一個,雖然大人不曾對他明言,但是從很多蛛絲馬跡當中,他也大致能夠猜測到,大人在查什麽。

原本,方杲也以為,自家老大人是調查軍屯一事到了關鍵時刻,所以不方便立刻離開。

但是現在看來,似乎不是……

眨了眨眼睛,方杲又看了看自己手裏的文書,道。

“少保,下官剛剛說的是,太上皇已經啟程歸京了,您……”

您不用去了……

天子下旨,就是希望您去勸諫太上皇早日歸朝,現如今,太上皇沒等人去勸,就已經走了,那還去幹嘛?

於謙卻沒有過多解釋,只是看了看手裏的聖旨,道。

“你不必多問,去辦便是!”

方杲雖然疑惑,但還是點了點頭,轉身下去安排。

於謙重新坐回到椅子上,展開手裏的聖旨,看著上頭寫著的“全權負責太上皇在宣府的一應事務”幾個字,陷入了沉思。

太上皇迎歸的事情,於謙其實從來就沒有擔心過。

雖然在身在邊境,但是托錦衣衛的福,京中的諸多大事,於謙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消息。

所以他清楚,太子出閣之事一旦成為定局,太上皇便不得不回去了,無非是時間早晚而已。

至於讓他去到宣府“勸諫”太上皇,其意不在勸諫,而在,去到宣府!

大明邊境諸鎮,以大同,宣府最重,其中,又尤其以宣府為重,歷史悠久,兵員眾多,關系也更錯綜復雜。

這一次巡視諸邊,於謙從大同,到宣府附近,再從宣府附近,巡視到甘肅,其實繞了一大圈。

但是,他卻始終沒有往宣府城裏走。

至於原因……

右手輕輕的敲在案上,發出一聲聲清脆而有規律的響聲,於謙似乎是在自言自語。

“大同伯陶瑾,永樂十四年襲父職,為揚州衛指揮同知,永樂二十一年,調任陽和衛,扈從太宗皇帝北征,性驍勇沉穩,有戰功,晉指揮使。”

“正統元年,得安遠侯柳溥保薦,故英國公張輔親試其兵法武藝,擢為都指揮僉事,正統十四年,充左參將,剿平浙江叛亂,四月還師,以功進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。”

“八月,也先緊逼紫荊關,陶瑾受命隨同寧遠侯任禮出征,射殺敵酋伯顏帖木兒,朝廷敘功,賜封大同伯,後調任宣府,充總兵官,至今已有半年之久。”

於謙就這麽說著,語氣平靜的將陶瑾的履歷細數了一遍。

然後,他停了停,片刻之後,方繼續道。

“宣府前任總兵官,為後軍都督府都督京營提督大臣昌平侯楊洪。”

“其侄楊信,隨楊洪鎮守宣府多年,屢立戰功,瓦剌一戰中,協同靖安伯範廣,攻取陽和關,截斷也先補給,奠定瓦剌一戰勝局,後因楊氏一門已有楊洪晉封侯爵,故授楊信世襲指揮使之銜,準加蔭一子為指揮同知,仍於宣府充副總兵。”

話到此處,便說完了。

戛然而止,但意味深長。

夕陽照不到的地方,繡春刀特有的細微碰撞聲響起,似乎有人站了起來,然後,歸於沉寂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