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一十一章:收拾手尾與祭台

總兵府的內院當中。

隨著舒良的離去,太上皇的退場,陶瑾一瞬間就被剛剛趕過來的一幫老大人給圍了起來。

“到底是怎麽回事?”

“剛剛舒公公說的那些,到底是什麽意思?”

“太上皇出什麽事了,行宮中發生了什麽?”

一個個問題,如同炮彈一樣砸到陶瑾的身上,讓他感到應接不暇。

但是偏偏,無論是大理寺卿杜寧,還是禮部侍郎李賢,抑或是提督軍務的刑部侍郎耿九疇,使團的正使朱鑒,都不是可以胡亂得罪的角色。

於是,陶瑾只好耐著性子,把自己到場之後發生的事情,都一一敘述了一遍,至於他來之前的,陶瑾雖有猜測,但是卻統統都沒有說,只說自己並不清楚。

所以其實,他能說的東西也沒多少。

無非就是自己看到舒良調錦衣衛圍府,然後率兵趕到,正好看見舒良抓了那些蒙古護衛,持著聖旨擒了劉永誠,然後替天子傳話,希望太上皇能去土木堡一祭。

當時在場的人有很多,所以,陶瑾也不敢胡亂編造,一五一十的將一應細節,都講了個清清楚楚。

聽完了之後,老大人們的臉色頗有幾分復雜。

和陶瑾一樣,這得知了舒良的所作所為之後,他們第一時間,就想到了天家爭鬥。

單一個舒良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,舒良背後是天子!

朝臣公認,舒公公是個口蜜腹劍的狠角色,但是同時,他也是一個知收斂,懂分寸的人。

他今日放肆的行徑,若說背後沒有天子的授意,眾人是決然不信的。

相互對視了一眼,杜寧率先開口道。

“今日之事,舒公公阻攔官員覲見固然不妥,但是,也是為了太上皇的安全著想,只不過,過猶不及,讓人產生了誤會,之後通報舒公公一聲,讓他撤去一些護衛便是。”

作為在場官職最高的人,他一開口,算是讓這件事情有了一個大致的基調。

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!

於是,耿九疇點了點頭,道:“好,稍後本官和陶總兵,一同去與舒公公接洽。”

陶瑾有些不願意再跟舒良見面,但是張了張口,最後卻沒有說話。

眼下,是收拾手尾的時候。

耿九疇帶著他過去拜訪,實際上也是變相的去緩和關系。

著對於陶瑾來說,其實是好事。

畢竟,跟舒良這麽一個這內宮當中排名前三的大珰結怨,可沒什麽好處。

所以,心中的小小情緒,也只能壓下。

這件事情上達成了一致,緊接著,便是內院發生的事情。

又是一陣沉默,禮部侍郎李賢斟酌詞句道。

“劉公公久有威名,物勇武過人,舒公公雖有陛下聖旨,但要擒他,也需有些防備,帶人進入內院,也是情有可原,既然未曾冒犯太上皇,那麽,稟報陛下,申斥一番便是,如何?”

也得虧有劉永誠這個靶子,不然連理由都不好找。

眾人心知肚明,舒良的所作所為,必定都得了天子耳提面命,所謂稟報上去,申斥一番,也就是場面話而已。

然而,有些時候,需要的就是場面話。

杜寧點了點頭。

“可。”

耿九疇也緊隨其後,道:“那就勞煩李大人寫一份奏本,之後老夫和杜寺卿一同附奏便是。”

於是,這件事情也算揭過。

瞥了一眼空空蕩蕩的房門,朱鑒這個時候開口道。

“如此說的話,太上皇的貼身護衛,也該重新安排,不過這件事情,需得請示太上皇,不知諸位大人有何意見?”

所有人都默契的沒有提起,那二十多個蒙古護衛的事情。

很明顯,舒良此次趕來,目的之一,就是好好收拾一下那幫蒙古護衛。

想起大同城外發生的那一場沖突,再看看眼下的場景。

這其中的曲折,大家心中都大致有了些猜測。

然而有些人並不是他們可以隨意揣測了,所以,還是只說後續處理,不要胡亂議論的好。

於是,沉默了一陣之後,李賢率先謹慎開口,道。

“在宣府城外,太上皇已有旨意,只命舒公公負責外圍護衛,朝令夕改恐有不妥,何況這個當口,太上皇只怕也不願讓舒公公來負責貼身護衛。”

話音落下,眾人的目光不由落在陶瑾的身上。

畢竟,要論宣府城中,誰能調動兵力最多,當然數他這個總兵官。

在場的所有人,其實目的都是一樣的,保證太上皇的安全,好好的把這位祖宗給送回京城。

要是再來一遭今天的事情,大家的心臟可受不了。

天知道,當他們得知舒良把總兵府圍了之後,心裏到底有多恐慌。

太上皇要是在宣府有點什麽事情,他們這幫人,上上下下全都得擔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