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三章:新的朝中局勢(第2/3頁)

所以,內閣必須要受到限制。

在他的手裏,往後只能有內閣大臣往六部尚書升遷,決不會出現尚書向內閣升遷。

當內閣和各部院的侍郎一樣,成為朝臣向尚書位發起沖擊的跳板和過渡之一。

那麽,就算不能消弭黨爭,也能將禍患盡可能的降低。

這也是他暫時想到的最好辦法。

內閣現在有崛起之勢,但是還能遏制。

前番,他要讓王直入閣做首輔,受到了朝臣的集體反對,所有人都認為,這是貶謫。

這一次瓦剌之戰,王文當居首功,王翺次之,最終王翺成為首輔,王文接任天官,朝野上下都認為正常。

這都說明了一點。

那就是,內閣如今雖然權重,但是實際上在朝臣的心中,還是根深蒂固的認為,六部七卿,要比內閣大臣的地位更加尊貴。

這也是朱祁鈺變著法的要給六部的官員加官的原因所在。

現如今的六部尚書裏頭,吏部王文加了少師,兵部於謙加了少保,禮部胡濙加了少傅,工部陳循加了太子太傅,都是從一品的官銜。

都察院的陳鎰,戶部的沈翼,刑部的金濂,雖然都還沒有加官,但是朱祁鈺也在盤算著慢慢安排上。

與此相對的,內閣的所有閣臣,在遷到實職尚書之前,他都不打算再給另外的加銜。

地位這種東西,不能僅靠人的認知,更重要的是要靠制度約束。

他給內閣加正二品的尚書銜,是為了讓內閣可以和六部比肩,成為中樞衙門之一。

那麽六部的長官要壓過他們,最好的辦法,就是加從一品的銜。

如此一來,不管是從百官心中的認知,還是從品級上,都能保證六部長官始終壓過內閣大臣一頭。

只要六部還是朝廷之首,那麽官員們最終的目標,就是成為尚書。

即便是在這個過程當中,籌謀入閣當做跳板,也必不會和前世一樣,將全部精力都放在拉攏交遊之上。

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想要踏踏實實的做出政績來,就不可能有精力,能夠結出大的黨派。

如果真的出現只顧結黨的人,那麽他的仕途終點,就是內閣,終生無望尚書。

朱祁鈺相信,但凡是有野心的人,都不會如此盲目。

即便是真的出現這樣的人,只要保持六部的超然地位,也能將其壓制的死死的。

當然,陳循是個特例,他一直在翰林清流轉遷,沒有什麽拿得太過拿得出手的政績。

不過,也僅有他這一位了。

再往後,朱祁鈺會漸漸將翰林院的官員,外放到科道,部院或者是地方。

反正,不可能讓他們直接入閣,翰林掌院學士也不行!

從這個角度來說,高谷其實挺慘的。

他舉薦了陳循,卻耽擱了自己。

應該說,陳循的尚書位,並不是朱祁鈺一開始打算好的。

畢竟,陳循一直的翰林流轉,而六部尚書的慣例,都是需要政績支撐的。

只不過,就在廷推的前一天,他收到了高谷的奏疏,舉薦陳循遷升工部尚書。

雖然奏疏是高谷上的,但是這種事情,他不可能越過陳循來做,除非他想要和陳循成為死敵。

所以,十有八九,這是陳循自己的意思。

朱祁鈺當時確實有些猶豫,但是稍一思量之後,就準了。

之所以這麽做,是為了再一次堅定朝臣心中的信念,明確的告訴他們,六部的尚書,要比內閣的次輔更加金貴。

相信聰明的朝臣,已經能夠看得出一些端倪。

他在廷推上,說的是“晉陳循為工部尚書”,一個晉字,代表這是升遷,不是平調,更不是貶謫。

工部尚書在七卿當中,排不上靠前,大多時候處於吊尾的位置,但是次輔卻是內閣的二號人物。

次輔轉調工部尚書,如果是升遷,那麽六部和內閣之間的地位,也就清楚明白了。

至於陳循的清流資歷,這個的確是個問題,但是不大。

和內閣新設,各種規矩都沒有先例可循相比,六部尚書的升遷流轉,自有一套從開國就形成的,根深蒂固的老規矩。

偶爾小小的破一次例,算是皇帝的特權,並不能真正將其動搖。

何況,就像王翺繼任首輔,會受到陳循,高谷的挑釁一樣,陳循到了工部尚書任上,也必然會受到挑戰。

因為他只有清流資歷,這種挑戰會比普通繼任尚書的官員,來的要更加猛烈和艱難。

至少,工部的那些官員,就不會怎麽服他。

想起接下來幾年的年景,朱祁鈺嘆了口氣。

不出意外的話,接下來的幾年,過的最難的,就要數戶部和工部了。

戶部那邊,他已經有了腹案,不過工部這邊,陳循就只能自己扛一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