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二章:廷推閣臣(下)

廷推雖然是朝廷典制中的銓選制度,但是本質上來說,它只是朝臣在向皇帝舉薦他們認為符合要求的官員。

只是舉薦和建議,並非最後的決策。

自從太祖皇帝廢中書,罷宰相之後。

朝廷一應事務,無論大小,決策權都被收歸到了天子的手中,官員任免自然也是如此。

不論是吏部的銓選,還是廷推大臣,都是代天子選拔而已,本質上是沒有決策權的。

畢竟,天子日理萬機,哪有工夫一一考核官吏。

就像這次,若是沒有廷推,那皇帝就需要在上百號有基本入閣資格的京官和地方官當中,選出三人中選。

朝廷每天要流轉那麽多的官吏,全靠皇帝來選,這種工作量,太祖都幹不來……

因此,就需要吏部或朝臣們來推選,前者是銓選,後者就是所謂的廷推。

但是無論是吏部選官,還是廷推,或是臣下舉薦,最終的決策權始終在皇帝手中。

這一點最明顯的特征,就是皇帝有權駁回廷推的結果,這在大明並不是什麽稀罕事。

廷推並不是呈上最終一個人選,而是至少推舉出兩名,由皇帝最終選定中選之人。

如果推選出的候選人,皇帝都不滿意,也可以下令重新廷推,或者幹脆擱置不選,這在之前都是曾有先例的。

當然,一般來說,天子還是會給吏部面子的。

這主要是因為,廷推與否,本身就取決於天子的意思。

廷推是為了銓選三品以上的大員,但是這並不代表,所有的三品大員,都要經過廷推。

多數情況下,皇帝如果屬意某一官員,只要他符合基本條件,直接任命即可。

剛剛被判斬刑的前工部尚書石璞,就是典型的,被皇帝直接拔擢任命的官員。

廷推一般來說,只會在皇帝拿不定主意的時候,吏部才會承旨進行。

這個順序很重要,廷推是承天子旨意而為。

也就是說,在正常情況下,三品大員銓選程序,並不是直接廷推,而是由吏部上呈空缺名單,皇帝如果有簡在帝心之人,就直接任命。

如果沒有,就下令廷推,廷推結果,如果皇帝還不滿意,就幹脆不選。

老天官將長長的名單讀完之後,底下頓時興起一陣議論之聲。

這種涉及到朝廷重臣的流轉之事,消息都傳的飛快,早在廷推舉行之前,朝臣們便大致獲悉了名單的人選。

這也是他們奇怪的原因。

因為,在之前傳出來的名單當中,可沒有工部侍郎張敏這個人。

這位老大人,自從最近匠戶改制搞得風風火火的,據說已經接近了尾聲。

恰逢這個時候,工部尚書石璞出了事。

很多老大人都在猜測,張敏的下一步,是接任工部尚書,卻不曾想,他竟出現在了內閣的候選名單當中。

要是這樣的話,那工部尚書的位置,又該哪位來接任?

再看看殿中老神在在的老天官,這位也是,說要致仕,鬧到現在都沒個結果。

大佬們的心思,果真是難猜啊!

不過,無論他們心中怎麽想,廷推還在繼續,老天官念完了名單,接下來便是投票。

諸位大臣按下心中的疑惑,排著隊上前,投下屬於自己的神聖一票。

不多時,結果出爐。

老天官拿著匯總好的結果,轉過身,對著天子稟報道。

“陛下,老臣承旨主持廷推,共選出五人票數最高,分別為大理寺卿俞士悅,刑部侍郎江淵,禮部侍郎王一寧,太常寺卿許彬,工部侍郎張敏,具體何人入閣,尚請陛下聖裁!”

這個結果,和朝臣們之前預料的差不多。

不過讓他們有些意外的是,張敏竟然掛著吊尾,也進了最後的禦覽名單當中。

要知道,廷推很大程度上,並不單單看的是一個人的能力和資歷,還要他的人脈關系。

廷推的候選名單,早兩日的時候就已經流傳出來了。

這些官員,基本上都是實職的三品官員,雖然內閣的二品只是加銜,並無實權,但是也是一大步的跨越。

因此,能夠入選的朝臣,早兩天就開始各自奔走,爭取廷推當中的票數。

這個時候,張敏橫插一杠子,竟然沒有被排除在禦覽名單之外,不得不說,也是一樁奇事。

如此想著,禦階上已經有小內侍走下來,將老天官手裏的廷推結果奉到禦前。

天子猶豫片刻,便提起朱筆,在上頭圈畫了一番,然後交給了一旁侍立的成敬。

於是,眾臣都紛紛抖擻精神,豎起耳朵。

不出意外的話,這就要出結果了!

成敬恭敬的接過那份廷推結果,然後轉身面對群臣,朗聲道。

“上諭,命大理寺卿俞士悅,刑部侍郎江淵,工部侍郎張敏入直文淵閣參贊機務。”